行李箱、桌椅、家具……一件件被搬上停在门口的搬家车,家住峡山口街砚田桥南的被征收户陈先生在征迁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忙活着搬家。“早盼着这一天呢,住新房是多年的梦想,得亏这次征迁,让我多年的梦想实现啦!”陈先生顾不得擦汗,乐呵呵地说。看着搬家车缓缓启动,告别居住数十年的老房子,陈先生提出希望工作人员帮他在房子前拍照留个纪念,心中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向往。 寄托着陈先生“乡愁”的湘东大桥片区临萍水河而建,上自原萍乡电厂大桥,下至湘东大桥,曾经是湘东最为繁华之地。随着岁月变迁,这片区域遭遇尴尬境地:一边是高楼耸立,一边却是棚户连片,居住环境“脏、乱、差”,被称为一道刺眼的“城市疮疤”。 本着“关注民生民意、解决民愿民盼”的原则,湘东区的决策者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抓住国家实施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结合湘东滨河新区棚户区改造积累的显著效果,大力推进湘东大桥片区棚户区改造,并规划新建萍水河综合治理项目、铁路下穿项目、云程公园改造提升项目等造福于民的公益性项目。 然而,作为湘东区当前问题最复杂(矛盾突出,群众诉求多样)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如何做到和谐征收、和谐拆迁? “合情合理合法,公平公正公开。”湘东大桥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向全社会郑重承诺。该区成立了28个房屋征收工作组,均由县级领导带队,抽调全区各单位干部参与征收工作。征收工作启动以来,28个征收工作组发扬“白+黑”“5+2”的精神,深入征收工作现场,分片包干做好政策宣讲、困难帮扶、意见征集、问题解决等各项工作,并定下了“群众利益为大,棚改政策惠民”的主基调。 工作组的良苦用心,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拆迁户的心田。参与征拆工作的胡作刚、李寨萍夫妻日夜奋战在工作一线,自己负责的工作任务完成了,还积极帮助其他工作组推进征拆工作;林远兰在征拆工作中巾帼不让须眉,想方设法帮涉迁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林姐”;黄新玲起早贪黑、四处奔走帮助群众联系搬迁新居;参与征拆工作的周合军,热心为涉迁群众调解财产争执……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 刘女士冒着大雨找到工作组的同志,专程送来一面写有“棚户改造办实事,让利于民暖人心”的锦旗。她表示,“我家就住在湘东河边,以前最怕的就是下大雨涨水!住了几十年,也担心几十年,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了。工作组上门服务周到体贴,特别感谢!”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你们今天不留下来吃晚饭,征收协议上我就不签字了!”廖先生“耍赖”起来,“工作组上门服务贴心周到,许多没想到的地方都帮我考虑了,我一定要留他们吃顿饭。”工作组人员见拗不过他,便自掏腰包买米买菜,与他一起下厨,共进了一次“特殊”的晚餐。 在湘东大桥片区棚户区改造征拆过程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居民刘先生自征拆工作启动后,二话不说先搬迁了出来,再配合工作组人员进行房屋核算和协议签约,他说道:“政府为我们办实事、办好事,我们更应该积极配合。”他带头签约后,还积极做起了邻居们的思想工作。 在征拆工作中,湘东区坚持“问策于民、问计于民”,针对群众的各项实际情况,多次研究,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经20余次完善才最终确定了征收补偿方案,让全体拆迁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该区遵循以人为本、和谐拆迁和阳光拆迁的原则,从确立征收范围、补偿方案、入户评估及认定,都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路径”要求,做到及时公开、阳光操作,“一把尺子量到底”,既不让老实人吃亏,也不让“聪明人”占便宜。此外,还制定了相关的补助和奖励政策,通过设定货币补偿补助和奖励、提前签约搬迁奖、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相关设施迁移补偿等,最大程度让利于民。“多重红利”的出台,大大激发了群众自主拆迁的积极性,征收工作势如破竹!自4月1日正式发布征收决定公告起,截至4月29日,319栋(套)全部完成签约,仅仅28天全部完成签约改造,创造了湘东民生工程建设新的“湘东速度”。 “只要在工作中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工作!”言及湘东大桥片区棚户区改造征拆工作如此顺利的原因,该区主要负责人感慨道。 艳阳高照,六月的湘东老街,没有离愁别绪,一栋栋房屋正在拆迁中。阳光下奔流的萍水河映照着河边不断拆除的房屋,湘东大桥片区将迎来新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