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村民一起聊生活、话家常,是湖上乡小水村第一书记彭永斌驻村工作的日常;因为腿部患有风湿,偶尔行动不便,所以一辆摩托车是他扶贫路上的标配,小水村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2016年9月,彭永斌接受组织选派,到湖上乡小水村任驻村第一书记,自此开始了他的扶贫之路。 走访贫困户 “工作要想干好,脚步先要走到,尤其是扶贫工作更要靠手勤、脚勤、嘴勤以及真情实意去和老百姓打交道,这样才能扶到群众心里去。”彭永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解小水村的真实发展状况,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到村的第一天,彭永斌就和驻村帮扶队员一起奋战一线,他们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认真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同时针对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结合国家帮扶政策,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扶贫工作“精”而“准”。 走访时,巧遇贫困户翻土,上前帮忙 开展驻村工作以来,他坚持“用真心聆听群众心声、用耐心服务群众难处、用细心帮助群众办事”。每天都要到村里去上门入户,与群众谈心交流,即使腿疾犯了,也没有落下一天,一次次走访,一次次通话,一条条微信......让他对小水村的村情民情做到了烂熟于心,也让小水村的百姓把他当成了自家的亲人。而且,他每次走访贫困户时,都会跟他们一起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就是这份真诚让他赢得了贫困户的信任,为他在村里顺利开展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江新元是小水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与妻子黄春连都已过古稀之年,妻子早些年摔断了腿,不能行走,但并未前往专业机构办理残疾证,家里还有一个身患精神障碍的儿子,家庭十分困难。彭永斌了解情况后,立马联系车子,带黄春连到县医院做残疾鉴定,并跑前跑后帮其申请办理残疾证;江新元的儿子也是彭永斌亲自陪同到县医院接受治疗,并成功控制了病情。现在,彭永斌只要一有空还是会到江新元家去看看,问问他们最近有没有什么困难。江新元家只是彭永斌驻村扶贫用心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在小水村,大家都对彭永斌这位第一书记拍手称赞,村里只要一有事,大家脱口而出的话语就是——“有事,找彭书记”。在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爆发,从腊月二十九开始,彭永斌就一直奔走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入户排查、巡逻劝离聚集人员、宣传防疫知识、处理村内矛盾纠纷......每天都是起早贪黑。他就是这样始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将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疫情期间值班值守 “千条理,万条理,只有蹚出富路才是硬道理。”这是彭永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驻村扶贫期间,每到夜深人静时,结束走访的他便静下心来了解各项扶贫政策,在研究悟透各类政策后,他便帮助贫困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业。通过数次调查摸底和实地查看,彭永斌和驻村帮扶队、村“两委”干部都一致同意将家禽养殖业确定为小水村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贫困户高木生吃苦耐劳,养殖经验丰富,彭永斌就多次与其商量沟通,帮其做市场调研以及产业发展分析,最终将高木生家的脱贫产业确定为黑山羊养殖,同时,彭永斌还积极与银行机构沟通协调,为高木生申请贷款,筹集养殖启动资金。看到彭永斌如此帮助自己,高木生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要将黑山羊养好,再卖个好价钱,这样才不会辜负彭书记的辛勤付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016年,高木生家成功脱贫,目前养殖黑山羊数量达到50多头,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在小水村,像高木生这样靠养殖业脱贫的还要很多,比如:贫困户汤昔生靠养鸭增收脱贫;周炳生年过六十,身患矽肺病,难以从事重体力活,但有养鱼、种西瓜的技术,彭永斌就积极动员他养鱼、种西瓜,以此实现脱贫致富...... 夜访贫困户 “个别贫困户脱贫并不代表扶贫工作的最终胜利,要让全村贫困群众都稳定脱贫,全村村民都过上小康生活才是最终目标。”彭永斌如是说。为了让全村贫困户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彭永斌又积极谋划要在村里发展规模产业,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帮助更多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2017年,在彭永斌的倡导下,村里成立了油茶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同时积极发动党员以及困难群众参与油茶种植及护理,带动贫困户增收。利用村里的冬水田,通过土地流转,采用“党员+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模式,种植莲子328亩,进一步增加了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他还全力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此项措施为小水村贫困户每年增收近4000元/年。 参与村级矛盾调处 参与村庄环境整治 现如今,在小水村只要提到彭永斌,没有人不夸赞他,他坚持用一名普通党员的实际行动,在平凡中坚守,带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奋斗努力,扎扎实实地推进小水村的党建和脱贫攻坚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