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安源区政府 查看内容

“我与改革开放40年”征文:老印记 新变迁

2018-11-21 13:14|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每个人都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更是发展成果的见证者和分享者。今天,我们透过普通百姓最真实的故事和最真挚的讲述,回顾一段段渐行渐远的岁月时光,寻找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一碗家常面体会百味 ...

改革开放40年来,每个人都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更是发展成果的见证者和分享者。今天,我们透过普通百姓最真实的故事和最真挚的讲述,回顾一段段渐行渐远的岁月时光,寻找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

一碗家常面体会百味人生

华侨面馆老板尹友华,曾是江西发动机总厂的员工。上世纪九十年代,厂里经济效益差,收入没有保障,她只能凭借自己的手艺,开一家面馆来维持生计。

面的食材最重要,她采用新鲜的食材、原味的骨头汤做出的特色肉丝鸡蛋面,赢得了大家的青睐。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人们口袋里有钱了,面馆生意越来越红火。

尹友华经常提醒自己,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经营面馆。面馆从开业至今,一直都用大碗装面,从未换过,要的就是味美量足。面条的价格涨得很慢,从最早的1元钱,涨到1元5角,再涨到两元,20多年过去了,现在一碗肉丝鸡蛋面也只需7元钱。在尝遍酸甜苦辣后,尹友华更懂得了自力更生和心怀感恩,正如那句话:“厚德兴业,百味人生”。

一门老手艺见证时代变迁

没有嘈杂的推销声,没有华丽的装潢,只有门牌上“向阳理发店”五个简单的大字……这是“藏”在东大街的一家老式理发店——向阳理发店。 推开门,仿佛穿越回了上个世纪,一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铁质理发椅锈迹斑斑地“趴”在那;有着数十年历史的铝制吹风机还“挺立”在自己的岗位上;瓷白的洗脸池上大大小小的裂纹诉说着沧桑……

“我一路伴随着理发店的发展,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过去,理发店有几十位理发师傅,改制后成了我们3个合伙人的小窝。几十年来,始终传承着特色剃头、刮脸、掏耳等项目,因此远近闻名。改革开放到现在,店里生意一直红红火火,我们很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经营者陈女士感慨地说。

一个照相馆留住美好时光

郭启明经营“芙蓉照相馆”已经有32个年头了。1986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他的照相馆正式营业,那时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照相机和一块简单的背景布。在那个年代,大家只能到照相馆拍照,拍出来的照片也只有黑白色。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胶卷相机,拍艺术照、婚纱照等彩色照片的顾客多了。随着科技的进步,21世纪初迎来了数码相机时代,科技的发展给摄影师的工作也减负了,有了电脑、扩印机、打印机,一张照片5分钟左右就能洗出来。

郭启明认为,改革开放给摄影行业带来了很多发展和机遇,从笨重的老式相机到功能多样的数码相机,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在给广大市民拍照的这几十年里,他深深地感受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思想观念的不断提升,这是时代的进步。

改革开放春风浩荡,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无论是时代洪流的跌宕起伏,还是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都成为改革开放40年历史中最真实、最生动的注脚。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我们体会着新时代的伟大变化,期盼着明天更美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