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启动以来,白源街坚持把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作为基层党建“一号工程”和组织工作的重点内容,白源街党委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对标对表省委、市委、区委的统一部署要求,紧扣服务群众主线,做到三个“坚持”,抢抓时间推进“三化”建设。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三化”质量。着力从六个方面立规范。党员队伍建设上,严格落实党员发展程序,目前有预备党员6人、发展对象1人、入党积极分子15人。同时将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支部进行升格,新增党总支6个、党支部16个。组织活动上,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政治生日、主题党日活动,新开办“白源初心学堂”,不断推进组织活动经常化。运行机制上,落实好农村党建“三有四化”、城市党建“三建三强”等机制,运行更加有效。服务群众上,制定了“妈妈式”服务清单,推行精准服务、集成服务、下沉服务,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任务上,大力推进村、社区减负的同时,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激发村社区争先争优的积极性。党建责任上,下发责任状,开展“白源支部书记论坛”,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带头作用。 ▲白源街党委书记黄胜军带领白源村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党员在疫情防控卡点重温入党誓词。 ▲建立白源初心学堂,图为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温菲来街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坚持有组织有保障,压实“三化”责任。一是提高站位。白源街坚持以“三化”建设为抓手,按照“抓点带面、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委书记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街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管领域加强对驻点村、社区的督促指导,各支部认真按照上级要求,一个指标一个指标落实,一项一项推进。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白源街提前谋划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优化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稳妥推进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和村、社区“两委”交叉任职,目前已完成2个村“一肩挑”,年底比例达100%;村(居)“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比例达100%。储备了21名村(居)后备干部,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凝聚力、战斗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坚持统筹推进。由组织员统一把关,逐个支部实地考察,仔细查看支部活动场所建设和制度上墙情况,指导规划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确保场所建设标准化。同时,严格落实村、社区干部坐班值班制度,清理过时、破损、废旧宣传展板,优化功能室整合。四是落实经费保障。单列党建工作专项经费,目前已投入200多万元用于“三化”建设。 坚持暖民心重服务,提升“三化”温度。白源街坚持充分利用场地功能,因地制宜,把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服务点等功能充分整合到党群服务中心,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服务范围,提供“一站式”服务。比如,白源村把“四点半课堂”和图书室整合到村部,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绿荫;新村社区把“妈妈帮帮团”由党员群众组成的“奉献、友爱、互动、连心”的志愿者服务队连接资源,整合到社区,开展社区教育服务、环境保护、文化服务、帮困服务、治安维护等公益事业,为社区汇聚更多的“人气”。使村(居)部成为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聚集人气、便民惠民的场所。 ▲志愿组织“妈妈帮帮团”慰问困难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