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青山镇 查看内容

【脱贫攻坚】萍乡安源区源头村:“立”出来的红色文化 “战”出来的乡村脱贫

2020-7-10 11:11| 发布者: cs小编网网| 评论: 0|来自: 乐活青山

摘要: 位于有着厚重红色基因的萍乡安源区境内,有一个在中国版图上不算起眼的小山村,名曰源头村,因高自立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地位,这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历程中被永久载入史册。 6月18日,细雨中从青山镇一路驱车经 ...

      位于有着厚重红色基因的萍乡安源区境内,有一个在中国版图上不算起眼的小山村,名曰源头村,因高自立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地位,这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展历程中被永久载入史册。
      6月18日,细雨中从青山镇一路驱车经过葡萄村、温盘村、高枧村,沿着弯曲但平坦的村级公路就可以达到源头村。这里既是革命家高自立的故乡,又是脱贫攻坚的战场之一。这里的人们以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精神与贫困进行斗争,走出一条脱贫与乡村振兴之路。

      高自立故乡 红色基因传承
      源头村是安源区青山镇北边的一个边远山村,三面环山,距离青山镇中心约10公里,是老一辈革命家高自立的故乡。源头村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境内土地肥沃,风景宜人,这里的人民勤劳,民风淳朴,有农户580户、人口2300余人。初夏的源头村山峦叠翠,鸟语花香,空气中飘荡着泥土的芳香。

高自立铜像

      年少时期的高自立聪明好学,在安源从事工人运动,是工人运动的骨干分子。凭借双手同时打算盘且又快又准的本事,高自立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里名声大噪,随后到县总工会(注“萍乡县总工会”)和消费合作总社管总账,并兼任公有财产保管委员会委员。
      1926年10月,高自立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理想坚定,脚步从容,一路奋勇前行。
      1927年离开家乡时高自立只向妻子语焉不详地转告一声,再也没有多余的话。后来,为了革命事业,高自立辗转于井冈山、延安、东北……再没有回过源头村,连亲生女儿,他都没有见过一面、没能亲手抱过一次。高自立不知道的是,当他在井冈山转战的时候,女儿身染恶疾,落下严重残疾。在高自立写给女儿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革命的忠心、忠诚,也读到了他对家庭、对妻子、对女儿的亏欠。

      馥英女儿:
      两次来信均已收阅,余因于本月二十五日始从莫斯科回到沈阳终阅悉吾女来信,并知你祖母尚健在,甚好。你外祖母一生勤劳,热爱儿女,不幸竟已去世,不甚痛悼......吾儿现已二十余岁,不知己否结婚,如未结婚,暂时可不结婚,余拟送你入学学习,即能求得一项专门技能,以便能在生活上自立。目下你应多多识字、写字,俾将来入学学习更为方便。吾家无人劳动,生活困难,自在意料......余目下尚在休养,将来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地区工作,均未决定,一但工作决定,即当接你来余处。目下萍城用什么钱(银洋或人民币),米多少钱一百斤,油、盐、肉、鸡各多少钱一斤,鸡蛋多少钱一个,白洋布、清洋布多少钱一尺,下次来信望详告。另外,附寄余在病中摄的相片三张,望收。
父字
十一月于沈市文化宾馆

      (注:该书信是1949年11月高自立写给在老家患有严重残疾的女儿高馥英的家书。)

      高自立一直思念着女儿,他憧憬着全国解放后可以再回到家乡,与素未谋面的女儿团聚。只是,等来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却没能等到父女见面。1950年1月,伤病缠身、积劳成疾的高自立在沈阳逝世。
      是年,高自立的妻子杨竞成回到了源头村,带着女儿在农村扎下根。“她们认为,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在城里工作会给组织增添麻烦,回到农村才能自立。”源头村驻村第一书记万璇介绍说,当时政府每月发70元津贴给杨竞成,杨竞成将钱几乎全部捐给了贫困的乡邻和孩子们,供他们上学,唯一用于家里的便是修缮了早已破败不堪的房屋。屋子落成后,杨竞成特意请人在朱红的大门上郑重地写上“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十二个大字。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家子孙将木房改建成水泥楼房,但完好保存了那2扇写字的木门,并将其重新安装在新居。“这2扇木门是传承爷爷精神和家风的气节牌,教育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都应一心为公,自力更生,与人为善。”这扇特殊的木门一直立在高家,12个大字勉励着子孙后辈们不断奋进。

      弘扬红色文化 发力红色旅游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019年7月6日,时任安源区委副书记、区长的康峰深入青山镇督导脱贫攻坚和高自立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时强调,红色教育基地见证着我们党在艰苦岁月的奋斗历程,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充分挖掘高自立教育基地文化内涵,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红色文化阵地,让更多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教育,传承弘扬红色基因。要统筹利用红色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高自立教育基地的保护利用与做好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努力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走进源头村,凝聚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基因历经沉淀不断升华。可以说,这份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了基础,成为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目标的一条有效路径。

聆听《探寻初心源头传承自立精神》的红色党课

      “爷爷在延安工作期间,把自己全部精力都放在革命工作上。他抛开了家庭的牵累,忘记了自己受伤多病的身体,忘掉了个人的一切得失,在他的心里,只有革命,只有人民……”6月18日,下过一场细雨的源头村更显几分凉爽。在源头村高自立生平陈列馆里,一堂《探寻初心源头传承自立精神》的红色党课让人了解高自立一生为革命的初心、忠心和公心。
      高自立生平陈列馆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开馆,是高自立红色教育基地的一部分。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大力营造廉洁勤政的浓厚氛围,青山镇赴高自立曾经革命过、工作过的地方进行了史料征集,建设了高自立生平陈列馆、高自立廉政文化广场、高自立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基地占地2000余平方米,以丰富的史料陈列、生动的故事讲述,再现高自立的伟岸形象和光辉一生,高度还原了高自立初心不改干革命的故事,以及他的家人留在农村安贫乐道、自强自立的优良传统,凸现出以人为镜、牢记宗旨、永葆本色的红色教育主题。

高自立廉政文化广场

      高自立生平陈列馆外是高自立廉政文化广场。高自立的全身铜像矗立在广场中央。站在高自立铜像前,耳边传来陈列馆里讲解员的介绍:“高自立以坚定的革命信仰、崇高的革命品质、优良的革命作风,为革命期间政工、经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高自立生平陈列馆将他一生的光辉历程分为四个篇章。”高自立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前来高自立红色教育基地学习的人

源头村

      万璇说,连日来,安源区各单位以及萍乡市直单位、各县区单位纷纷来源头村参观高自立红色教育基地,“2019年全年接待学员、游客超6万人。”大家可以在基地内可通过参观高自立生平陈列馆,详细了解高自立同志的革命经历;观看一堂《探寻初心源头传承自立精神》特色党课,深刻感悟革命先烈高自立及其后辈甘守清贫传承红色家风的动人故事;来到朴素的高自立故居,感受高自立同志一心为公、克己自律,后人自立自强、甘于奉献的“自立”精神。“目前,基地已纳入萍乡市党员干部教育路线。”万璇说。而这正是青山镇积极推进红色基因+乡村旅游的重要一环。

高自立故居

      2019年5月,源头村对高自立故居进行修缮。万璇介绍说,修缮工作本着“修旧如旧”原则把故居打造成集党员教育、廉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四个一体化教育基地,以丰富的史料陈列、生动的故事讲述,再现高自立克己奉公、崇尚勤俭、作风清廉的一生。2019年10月,高自立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高自立精神激发脱贫斗志
      2019年12月25日,源头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如今的源头村风景如画,主打红色文化。“我们仍在探索发展的模式,但归根结底是用好、打好高自立这一红色文化名牌。”在万璇看来,依托挖掘红色文化基因,可以为源头村集体经济增收、老百姓生活水平提升带来利好,“现在,我们已经根据规划和实际情况,规划了民宿、农家乐等。”
      2020年是万璇在源头村的最后一年,“必须抓紧把建立脱贫长效机制这件事做好,这样我离开后,就不用担心那些贫困的乡亲。”万璇说。
      源头村528户中有34户贫困户,共计116人,散落在周边山脚下。为了精准地找到每户贫困户的家,记住他们每一个人,万璇手绘了脱贫作战图。为了提高贫困户的收入、调动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万璇鼓励贫苦户开办农家乐,从布置观光景点、规划路线到设计体验项目、选择菜品,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拓展特色农业等多措并举,源头村的贫困户由原来的34户减至6户。

高自立故居内景

书桌上的书籍

      在源头村,高自立的“自立精神”不仅影响着高家后人,也对源头村村民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源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邱合云,家庭成员5人,其中,邱合云年近90岁,肢残三级,三个儿子或是有精神残疾,或是眼睛失明,或是体弱多病。但是邱合云一家摒弃“等、靠、要”思想,在定点帮扶单位的安源区司法局的帮助下,从桃花红新国家禽育种场领到了近百只鸡苗、鸭苗,大胆尝试养殖,争取通过发展家庭养殖脱贫。
      只有把准脉,才能开出脱贫致富的良方子。
      根据规划,下一步,安源区将把高自立故居示范点打造成具有长远影响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新型党员教育、廉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体表现为“五个一”,即看一座故居(已还原新建的高自立故居);听一堂党课(以高自立的生平事迹、优良家风、廉政故事为主讲内容);读一本传记(在《高自立画册》基础上充实内容出版一本《高自立传记》);看一场电影(拍摄一部以高自立生平为题材的红色电影);做一次拓展(依托高自立故居所在地源头村的自然山水,还原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打造一个“发扬自立精神,重走长征路”的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将高自立故居示范点打造成新型一体化宣传教育平台)。“我们力争将高自立故红色教育基地打造成充满仪式感的初心教育课堂。”万璇说。

高自立故居

高自立故居门上写着“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十二个大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