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抓住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去年以来,桐木镇以争创“红旗党支部”为契机,不断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有效发挥基层党建在引领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走出一条党旗飘扬助推乡村振兴之路。 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扶贫慰问活动 党员踊跃争做带头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桐木镇立足基层实际,不断探索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党员成为农村带头人。该镇以“双培双带”工程为抓手,通过民主推荐、集中评议从党员致富能手中挑选一批年轻、思想政治素质好、又能带领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分子作为村后备干部,并逐步培养成村带头人。 同时,建立后备干部“结对培养”制度,通过以老带新、言传身教,让他们提前熟悉农村工作事务,适应农村工作环境,把握农村工作重点。对条件成熟、群众认可的村级后备干部,在村“两委”换届选举时,让其走上村干部工作岗位。该镇小埠村党支部书记帅森林、楚山村党支部书记黎汝友原先都是当地的企业老板,他们为人热情,胆大心细,敢干敢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在民主选举和政府的帮助下成功走上村干部岗位,成为了村带头人。在他们的带领下,村容村貌实现大变样。小埠村由原先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连续四年党建工作目标、村级目标考核第一;楚山村通过打造高标准农田,发展蔬菜产业,在去年全县红旗党支部创评中,成功争创了“党建+强村富民”红旗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为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桐木镇还专门出台村(社区)“两委干部”正职激励办法,从2017年开始,连续三年村级目标考核第一的村(社区)书记、主任可享受机关干部待遇,对于符合要求的村干部还会优先推荐参加“三类人员”选拔副科级考试,不断拓宽农村干部晋升渠道,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踊跃投身三农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楚山村瑞和蔬菜基地 农业成农村发展的“造血”源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桐木镇立足自身优势,大胆探索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寻找突破点持续发力,流转闲置土地、山林资源,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合作,引导资本人才流向农村,吸引企业工商资金进入农村,将土地资源变资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增收产业。 该镇楚山村通过“党建+水产养殖”“党建+蔬菜种植+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优势进行土地流转,引进润凯水产养殖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500多亩的龙虾养殖和荷花混养式的养殖基地,目前已养殖龙虾200多亩,年销售200万元以上,年产值5000万元左右,并带动了周边村的养殖项目。2018年,引进瑞和蔬菜种植公司,投资500万元,建立了500余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以种植、包装、销售纯天然农作物和蔬菜为主,致力于打造农业生态产业链,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蔬菜基地在本公司生产的同时,还带动周边村民种植,并向村民提供种子、技术,良好的种植效益,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纷纷加入。 小埠村在抓产业扶贫过程中,不断探索新型扶贫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村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油菜、烤薯、莲藕、养鱼等产业,将农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走“观光+农业+红色文化”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在强村富民中带领群众奔小康。 楚山珍友模压新材料有限公司 内培外引花炮产业有效转型 桐木镇是烟花鞭炮之乡,近年来,受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影响,一批不符合产业发展条件的“小散弱”花炮企业相继被淘汰,为引导退出的花炮企业破茧重生,转型发展,该镇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有力倾斜,鼓励退出企业利用闲置的厂房和仓库发展加工、养殖等产业。 上栗县珍友烟花压模新材料有限公司前身就是一家花炮企业,2017年在政府的引导下退出并转型成为了当地的一家扶贫车间,现有员工100余人,主要生产与花炮行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年产值达两千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江西、湖南等地。原上栗县兄弟出口花炮厂2017年退出后便利用现有厂房转型发展香猪养殖、防潮剂加工、胶水、环保油生产等。目前,有员工10余人,养殖香猪300余只,生产的防潮剂、胶水等主要供应本地及浏阳、大瑶、醴陵等地,并不断向周边扩大市场。这是桐木镇退出花炮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在政府的引导下,该镇共有36家花炮企业退出,其中6家退出企业转型发展养殖业、加工业。既解决了退出花炮企业发展出路问题,还能带动当地村民就业,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走出了一条“企业+转型+扶贫”的新路。 开展技能培训 培育剩余劳动力成岗位能手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高劳动力素质,适应企业用工需求,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受今年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桐木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积极探索,以劳动力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推行“点单式”培训。采取技术讲座、学习观摩、播放科技致富电教片等方式,对劳动力进行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种养殖、电商等技能,让劳动力与企业实现精准对接。 充分挖掘农村党员种养大户、种植能手,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作用,通过典型示范、结对帮扶,切实提高全镇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上,桐木镇不遗余力地通过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变“输血”为“造血”,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不断提高,成为企业争抢的岗位能手。”该镇劳保所负责人表示。 屋场贴心会征求群众意见建议 梯队育人“五新三镇”建设焕发新彩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如何挖掘党员潜能激发党员潜力服务农村发展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点。桐木镇巧用政策,正向激励,发挥所长。通过开展“党员+身份认领”“群众贴心人”、主题党日等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参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环境卫生、矛盾调解、美丽乡村建设等志愿服务,让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和“排头兵”。 党员张祖权是当地的农业种植大户,懂技术,敢闯敢试,有自己的农场、基地、合作社,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感召下,他承包土地建立了扶贫蔬菜地基,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增收。小埠村企业家党员彭林虎,一直热心村级公益事业,不仅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担任队长,还积极参与村里的扶贫事业,主动结对帮扶贫困户,同时村上还将扶贫资金入股他的小埠林场,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带动该村贫困户增收脱贫。 无论是在平时的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还是在此次的疫情防控中,处处都有党员的身影。他们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深入村组讲政策、摸线索、调纠纷,成为与群众走得最近的“贴心人”。特别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彰显。不管是冲锋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值守在各个防控点的党员干部,还是积极踊跃捐款捐物的普通党员,大家都用实际行动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小埠村秀美乡村示范点 争先进、抢红旗。通过“红旗党支部”争创活动,有效调动了该镇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细胞,为实现乡村振兴蓄积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