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源街大陂村村民阳坚发于2017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凭着敢想、敢做的劲头,在区、街、村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勤劳苦干,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因残致贫,变成贫困户 今年47岁的阳坚发,两个儿子都患有先天性残疾,女儿就读于萍乡卫生职业学院。妻子照顾两个残疾儿子无法工作,全家的经济重担全部落在阳坚发一个人的肩上。 阳坚发除了打点粮食,种点蔬菜,没有其他技术。“那时候日子过得也没个盼头,在人跟前都抬不起头,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都有……”说到这里,阳坚发摇着头苦笑一声,沉默了一会。2017年,阳坚发被纳入因残致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何摘下“贫困户”这顶帽子,走上致富的道路,这是阳坚发一直思考的。针对他家实际情况,帮扶干部多次入户与他沟通交流,从思想上激发了他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并为他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措施。 勤劳苦干,摘掉“贫困帽” 不甘心一辈子在贫困线挣扎的阳坚发,决心用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和很多人一样,为了尽快改变家庭经济状况,追求美好生活,他想外出务工。但考虑到妻子既要照顾小孩,又要操持家务,他打消了外出务工的想法,选择就近工作。为此,他每天天微亮就起床,忙完农活就出去打零工,脏活、累活他都干。 后来,阳坚发在一家陶瓷颜料厂工作,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他选择上晚班,白天的时间又去做其他的事。每天晚上等安顿好妻子和孩子后,他才去厂里上班,经常是半夜才回家。“现在虽然做的是体力活,累一点、苦一点,但是国家的政策好啊,妻子和儿子都享受了政府的低保,医疗健康也有了保障,孩子上学也有政策资金减免和资助,经济压力减少了很多。如今我又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方便照顾家里和小孩。”就这样,这对夫妻咬着牙坚持着,在政策帮扶和自身的努力下,终于在2019年实现脱贫。 心怀感恩,热心做志愿者 脱贫了的阳坚发没有忘记那些还在贫困线上的乡亲。他及时将公司的招聘信息告知贫困户,让贫困户到他所在公司去应聘,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整治环境卫生活动、在疫情期间值守卡点等志愿活动。 现在阳坚发对生活有了盼头,人也精神多了,看上去虽有些疲惫却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当帮扶干部问他,摆脱贫困最重要的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人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别人帮得了你一时,帮不了你一辈子,关键是要靠自己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