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凤凰街凤凰池、居仁巷社区党委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以凤凰街“五心工作法”为准则,积极探索“一沉二进三提升”邻里党建模式,集中力量下沉社区网格,精准服务进学校、进家庭,努力实现社区党群阵地、人居环境、信息化水平三大提升。 力量下沉 “小网格”优化“大环境” 根据楼栋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及居住集散程度、党员分布等情况,整合综治、计生、城管等各类网格,归并统一科学设置6个邻里网格,构建“社区—网格—楼栋长”三级架构,将支部建立在网格上,将党组织触角延伸进每幢楼栋、每户家庭,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强化共驻共建,积极引导共建单位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书,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对标清单开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实现社区与共建单位资源共享。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大事小事共同协商,合力破解治理难题。选优配强网格力量,选聘49名有责任心的党员担任网格管理员、楼栋长,组建治安巡逻、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10支志愿队伍。健全网格运行机制,明确网格员“发现、上报、反馈、议事、自治、服务”六项基本职责,及时掌握群众诉求,形成闭环管理,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服务双进 “小清单”提升“大温度” 针对老城区老龄人口比例高、社区与北星小学比邻而居的现状,深入开展“做好群众身边点滴事”活动。通过入户走访、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需求,全面掌握辖区高龄老人、未成年人、困难群体实际情况,梳理形成需求清单89条。深入推进党建结对共建,按照同驻社区资源共享的原则,社区积极走访辖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组织,对接合作意向,形成党建联建资源清单。同时,社区党委拓宽工作载体,通过设置无职党员志愿服务岗,让无职党员“动起来”,进一步充实社区服务力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构建“精准发现需求—形成项目清单—组织项目认领—合力解决问题”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将服务延伸进学校、进家庭。经过筛选,形成“国学大讲堂”“温暖空巢”“微扶1+1”三个项目清单,目前已全部由社区共建单位和本土社会组织认领,受益群众达400多人。 三项提升 “小社区”做实“大文章” 夯实社区服务基础,提升党群阵地。多方协调辖区闲置房屋,投资140余万元新打造约12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党群议事室、未成年人活动室等功能室21个,满足辖区各类群体活动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社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人居环境。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乘着老旧小区改造的东风,成功将甘家巷、鲁班巷、府前路、芸阁巷等老旧居民区纳入改造范畴,对道路破损严重、绿化杂乱、地下污水管网堵塞、房屋立面破旧、绿化杂乱、公建配套设施不足等难点痛点问题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在对社区基础设施进行“硬核”提升的基础上,社区注重在人情味上做加法,积极组织开展邻里节、文艺汇演等活动,融洽邻里关系,搭建“说事议事”自治平台,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有温度的社区。 开辟社区掌上阵地,提升信息化水平。以“互联网+”为创新,运用现代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党组织多级数据互联互通,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萍乡市智慧党建平台,社区党委随时抽查各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等党组织生活开展情况和质量,有效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流程规范化、管理扁平化、数据可视化。同时用好微博、微信等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党员教育,引导社区流动党员在网上“安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