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泳江报道:在芦溪县张佳坊乡李家坊村的一处蜂园里,每天清晨,贺维义的工作就是到自家蜂园里观察蜜蜂的生长和酿蜜情况,开启一整天的“甜蜜”劳动。 除了养蜂,他还在村里公益性岗位任职水井维护员,已经70岁的他那股干劲比很多年轻人都要强。贺维义一家有三口人,儿子2013年患肝癌去世,儿媳改嫁,留下还在读书的孙子、孙女与他相依为命,一家人在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尽管国家有多项帮扶政策,但是贺维义认为,只有自己手脚勤快才能过上好日子。 李家坊村帮扶干部了解他这个想法后,积极帮助贺维义开始尝试种植紫红米、养猪和养鸡,通过产业奖补、社会保障等政策帮扶,一家人生活渐渐恢复稳定。 ![]() 银发养蜂 艰苦创业 虽然每年的收入都在逐渐增长,但直至2017年,贺维义仍未达到脱贫标准,帮扶干部多方探索,希望为他找到合适的发展产业。 在和贺维义交流的过程中,帮扶干部发现他还有养蜂的手艺,只是由于场地限制和养蜂技艺不足,所以养殖规模不大。了解情况后,立马和村“两委”到周边的山林里寻找合适的养蜂场地,并帮助他学习其他养蜂人员的成熟技艺。 “那些蜂儿简直就是他的亲人,每天天都没亮他就跑到山里去看他们了。”贺维义的左邻右舍打趣说到,贺维义对蜜蜂养殖很有热情,同时为了不让政府的帮扶打“水漂”,他每天都会到后山挨个地检查蜂箱,从5个蜂箱逐渐增长到了32个蜂箱。 踏实肯干 收获希望 “养蜂和天气、温度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蜂箱要根据不同时段、不同温度不断调整位置,让蜜蜂出箱有花采蜜。”讲起养蜂的事情,贺维义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眼看着蜂箱的培育情况一天比一天好,他的精神头也一天比一天足。 经过几个月的悉心照料以及靠着向他人学习不断成熟的养蜂技术,贺维义的蜂箱迎来第一次摇蜜。尽管曾经有着养蜂经验,但时隔多年再次摇蜜还是让他兴奋不已。把蜂箱的盖子一掀开,“嗡——”安静的山林立马充斥着蜂群翅膀煽动的声音,晶莹剔透的蜂蜜从蜂孔流出,空气中满是甜蜜的香气。 授人以渔 分享经验 酿出的蜂蜜质量佳、销量好,贺维义的名气渐渐传开了,村内村外有不少人慕名而来。2019年6月25日,萍乡市经济开发区田中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带领全村贫困户到贺维义家参观养蜂基地,学习贺维义老当益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贺维义也毫无保留的分享自己的经验与经历,临走时,田中村还购买蜂蜜2000余元。 “在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推动下,我的路子越走越宽了。”2018年,贺维义顺利脱贫,蜂蜜年增收达到2万余元,如今,贺维义不仅又栽种了15亩油茶林,年产量100斤左右,2020年7月份开始,还在村公益性岗位任职水井维护员。 只要肯努力,一切事物都会朝着美好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