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萍乡市安源区白源街自2018年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来,全民动员,全员参与,文明实践之花正在白源大地生根发芽,初现硕果。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让群众心有所寄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已成为当地百姓谈天说地、“摆理说事”的主要场所,时常有理论专家、“草根宣讲团”前来登台亮相,以讲故事、表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理论、说政策、话发展,让基层群众真正"身有所憩"、"心有所寄"、"情有所系",进一步传播正能量,引导好乡风。 ▲萍乡市“热风·安源潮”诗会在白源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就建在哪里;把“普通话”改成“萍乡话”,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群众吹哨、志愿者报到”,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应”……当前,安源区白源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按照“六有要求”,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解群众所需、让群众参与、得群众之心,促进文明生根、实践成风。 身边人唱主角 传递新时代好声音 “每次我只讲一两个身边好人的小故事,用老百姓的语言,把正能量在实践所(站)树起来。”在草根宣讲员严桂秋看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设立后,“俗”的东西少了,“雅”的东西多了,叨叨家长里短的少了,关心热议国家大事的多了。 ▲草根宣讲员在长溪村清风亭宣讲扫黑除恶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定期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党校专家教授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将党的各项理论方针政策讲清楚、说明白,牢牢扎根在群众心中,并依托特色宣传品牌队伍——白源街“草根宣讲团”,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理论宣讲的人才库,借助草根宣讲团成员中“土专家”、“土秀才”等人才优势,充分发挥“草根”来自基层、来自群众,最具基层理论和实践传播的优势和条件,让“草根”群众在宣讲中唱主角,用普通群众的典型故事作为宣讲的鲜活素材,真正让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记得牢。 ▲全国人大代表温菲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志愿者当主力 培育文明新风尚 “过去,我每天就看看电视、打打牌,现在我加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始忙碌起来了,经常到各村、社区开展志愿活动,不仅身体好了,整个人都变年轻了。”家住安源区白源街新村社区的唐大爷高兴地告诉记者。 ▲志愿者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组织志愿者深入群众家中、至田间地头、至生产生活一线、至乡亲们的生活圈走走逛逛,在放松的环境中灵活开展文明创建、公益帮扶等活动,并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网站平台等对实践所(站)学习内容进行推送,构建共享、互通、互鉴的网络宣传学习平台,在网上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疫情期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当好防疫“宣传员”,他们昼夜坚守自己的岗位,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劝导群众居家隔离。对村(社区)居民进行登记并排查,监督出行人员佩戴口罩、制止不文明行为,引导居民不传谣、不造谣、不信谣。在“守卡”前线、“劝导”一线,在这最忙碌最危险的地方,他们积极参与不计辛苦,不计危险,彰显了志愿者在这场战“疫”斗争中勇于担当,奋勇向前的坚定信心。 ▲白源街源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上门上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白源街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所盼,畅通服务渠道,精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文明实践落地生根,让新时代文明馨香浸润百姓心田,让人民群众的生活美起来,让越发和谐的干群关系越织越密,更好地诠释了白源践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路径,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白源落地生根。新时代,新文明,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坐得下来、听得进去,兴趣大了、收获多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真正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