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就要为群众干实事,不然对不起组织的重托,更有负于老百姓的信任。”这是湖上乡山下村第一书记刘金元挂在嘴边的话。2018年3月,刘金元接受组织委派,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进驻山下村。 当好党员干部“带头人” 山下村曾因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带领致富能力不强、党员活动开展较少等原因,一度戴上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驻村伊始,作为“老基层”、老党员,刘金元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改变山下村现有局面。通过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加上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很快刘金元就意识到,要想改变村庄现有的局面,就要先从党员入手,打造一个过硬的党支部。 彼时的山下村,没有一间像样的党员活动室。为了让党员有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刘金元反复琢磨,经与村干部商议后,决定将办公楼二楼的一个会议室精心布置,为党员打造一个“温馨的家”。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以主题党日和党员“政治生日”为契机,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召集党员商议事务。党员有了议事权,也就有了归属感,有了责任意识,转变了以往只听不说、懒得参与的思想和行为,支部的凝聚力明显增强。2019年,山下村获评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完成了从“软弱涣散村”到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蝶变。 当好造福百姓“贴心人” “刘书记,有空一定要到家里来坐!”“刘伯伯,坐下喝杯茶再走!”在山下村,刘金元走到哪里,总能听到乡亲们一声声热情的招呼。有人问他,为何他在山下村那么“吃香”?刘金元总是打趣地说道:“我有法宝啊。”刘金元嘴里的“法宝”,其实就是他自己常说的一句话:“去村里不是当干部,要当好一个为村里着想的人。”为了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刘金元到村任职的第一天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只用了短短十几天时间,就摸清了村里的基本情况,走访了全村69户贫困户。 在山下村,刘金元投入精力最多的还是五保户和残疾人。贫困户周金文本人肢体残疾,妻子体弱多病,一个孙女智力残疾,另一孙子和孙女在校读书,全靠儿子和儿媳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非常困难。为帮助周金文家如期稳定脱贫,刘金元经常上门沟通脱贫计划和措施。在得知周金文想通过养殖脱贫时,刘金元赶紧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帮周金文申请到了两万元小额贷款。有了启动资金,加上周金文原本就懂一点养殖技术,周金文家的养殖脱贫计划很快就见效了。如今,周金文已经依靠养殖家禽,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当好强村致富“引路人” “要脱贫,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刘金元深知这句话的意义。在为每户贫困户制定对应的脱贫致富措施的同时,他还想着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更多群众致富奔小康。通过与村两委沟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山下村将扶贫产业选定为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如今,这个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7万元左右的收入,为村里的贫困户带来每年每户均4000元的经济效益。 在刘金元驻村期间,山下村新建新农村建设点4个,不仅方便了老百姓生活,还大大改善了村庄环境。走得顺畅,住得舒适,看病不难,吃穿不愁,收入丰厚——这是刘金元心里的新时代乡村画卷。为了描绘好这幅图景,几年来他与村两委干部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几番艰辛、几番努力,如今,山下村的五保户都住进了“交钥匙工程”住房,69户292人如期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