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好”抓“三化” 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上栗县赤山镇党委书记 欧阳钰明 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是基层党建“一号工程”“书记工程”。赤山镇党委聚焦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服务群众等三个方面,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服务功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用好阵地聚合党群向心力。一是建阵地凝聚民心。对全镇19个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闲散乱脏”、挂牌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优化整合七大功能布局,根据实际情况一室多用,合理做好阵地功能分类,实现基层阵地设施和服务资源有效整合。截至目前,2个示范点已完成了功能场所整合,其他村(社区)正在有序推进。二是守阵地发挥作用。为了守好阵地,大院村推行党小组长值班制度,党小组长周一至周五轮流到村值班,负责协助处理日常事务,做好上情下达与下情上报等工作,自党小组长值班制度实行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50余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13个。三是强阵地彰显活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教育,激发党员活力。五丰湾社区党支部构建四级网格,实施“五化”工程,着力打造“五心”家园,切实解决了社区居民户籍办理、学生就学的问题,为社区群众开展居民议事、参加文体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提供了阵地,打造了15分钟党群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圈,真正做到“有活动有场地”,服务群众零距离。 建好队伍提升基层组织力。一是抓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今年以来,举办了2期党建业务工作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党务工作者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深入推进“一肩挑”工作,全镇目前已有11个村实现“一肩挑”,占比64.7%。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已实现全覆盖。召开村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会,进一步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对“三化”建设的认识。二是抓党员队伍建设。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所有入党积极分子先上岗后入党。通过党员培训、谈心谈话,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激励了党员、整顿了队伍,让党员更有归属感。组建多种类型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500余名党员志愿者的作用。 抓好服务强化党员引领力。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镇党委要求各村(社区)做好“三务”公开,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结合“五日工作法”,坚持每周二群众联系日,村干部上户为行动不便的群众现场办公。“四点半课堂”解决了家长无法及时接送学生、节假日留守儿童无人看护的难题。坚持召开屋场贴心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今年以来共召开屋场贴心会243场,解决问题152件。大院村成立了以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王云野同志为名字命名的“云野贴心室”,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扶贫扶志、疫情防控等各类贴心活动200余次,成为大院村两委联系群众的平台。 强基础优服务 以“三化”建设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莲花县琴亭镇党委书记 郭小斌 抓基层、打基础,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固本之策。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是传承和发扬江西基层党建好传统的有力抓手。近年来,琴亭镇按照省委书记刘奇提出的“今年全省基层党建基本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同步推动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进展”的要求,不断强化基础建设,切实加大投入保障,着力完善服务体系,有效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提高政治站位,扛稳压实工作责任。刘奇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琴亭镇锁紧“责任链”,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建立“三化”建设联系点,定期反馈,形成党委有压力、党支部有动力、党员有活力的态势。设好“基准线”,制定推进“三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区分共性与个性,量化建设指标,打造5个示范建设点,形成先行先试的引领示范效应,确保“三化”建设稳步推进、落地见效。 传承红色基因,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刘强部长指出,要推进“红色名村”建设,打造一批红色名村“三化”建设示范点。琴亭镇深入挖掘宾兴馆等红色遗迹的历史与故事,用好老干部老党员、身边先进典型等“活教材”,借助“五个一”党员“政治生日”等组织活动,开创“家庭微党课”,不断赋予红色基因新时代养分,形成特色鲜明的红色党建品牌。充分发挥龚全珍老阿姨的旗帜引领作用,全面推广龚全珍工作室“五结合、五促进”工作法,把红色基因融入基层党建血脉,推动形成党员教育、矛盾调解、志愿服务、舆论宣传等工作互动共联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有效依托社区活动场所,打造阳光社区服务平台,确保“三务公开”及其他各项社区工作充分接受群众监督,将社区党支部真正打造成凝聚群众力量的“磁铁石”。 坚持真抓实干,筑牢农村服务阵地。刘强部长指出,抓“三化”建设要注重实际成效,特别要看是不是把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是不是让群众满意并得到群众认可。琴亭镇因村施策,持续深化村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机制,构建“村支部+网格党小组+邻里驿站”的管理服务框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覆盖的服务网格,向群众提供多元化、菜单式服务。立足实际,合理规划村党群服务中心等活动场所的各项功能布局,亮出“莲花党建”logo,大力推进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让“三化”建设与中心工作互融互促,切实打通服务凝聚、宣传教育、组织动员农村党员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镇18个村全面推行“龚全珍连心工作制度”,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实现党群凝心聚力共绘“同心圆”、基层党建与便民服务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