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客户端萍乡讯(甘红艳 阳怡 实习生 李彬成)十二年的相守,朝花夕拾,她坚韧善良,不离不弃。面对瘫痪的丈夫,相视一笑,只因爱是永恒。她就是安源区五陂镇册雷村村民陈永文,12年来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独自一人抚养2个孩子和年过耄耋的母亲,用女性特有的勤劳、善良,奇迹般撑起一个濒临破碎的家。陈永文与丈夫周文模患难相守、相携相依的真情故事不仅感动了家人,也感动了全中国人民,并于2012年11月当选了“中国好人”。 2000年底,陈永文和周文模步入了婚姻殿堂。结婚后的生活虽不富裕却很温馨。为了能过上好日子,夫妻俩起早贪黑为新生活打拼。周文模还一直在萍乡各县区煤矿做临时矿工。 横生变故重担压下,她选择毅然坚守 天有不测风云,突如其来的厄运降临到了这个家,使得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子失去了欢乐。2009年1月,周文模在工作时,遭遇了一场意外事故,身受重伤,虽保住了命,但中枢神经受损,颈椎错位,颈椎5、6、7节爆裂性骨折,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了,照顾瘫痪丈夫、两个孩子和老母亲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陈永文的肩膀上。虽有来自湖南大医院的专家医生进行治疗,可昂贵的医疗费于这个岌岌可危的家庭来说就是一只“拦路虎”,让陈永文难以负重前行。在医生的劝说下,陈永文为丈夫办理了出院手续。为了让病床上的丈夫舒服一点,陈永文多次在丈夫住院期间向医生请教康复手法,按照医生的嘱托,陈永文给瘫痪的丈夫进行常规康复按摩、翻身。给一个成年男子按摩需要很大的力气,一天光按摩就重复十余次。为防止丈夫身上生褥疮,陈永文每天给他翻身,只要丈夫出汗就立马换衣服和床单。做完这些步骤后,汗水早已遍布她瘦弱的身体。生活不能自理的周文模,吃饭和大小便都要靠人护理,看着妻子因为自己遭罪,他曾试图放弃生命,不吃不喝、无理取闹,想着把妻子逼走。可善良的陈永文又怎么舍得撇下他们独自离开呢? ▲陈永文为丈夫做康复按摩 “我丈夫出事的时候,儿子5岁,女儿7岁,婆婆70多岁,我走了谁来照顾他们?”陈永文望向丈夫心疼地说道。就这样,陈永文担起了一家之主的职责。当时,她34岁。丈夫出事,家里没了生活来源,孩子要上学,丈夫要治病。陈永文就四处借钱,养鸡、鸭,种菜,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陈永文和她的婆婆 “我会等他好的,一直等下去,我是他的妻子,舍不得离开他。能照顾他,也是我的一种快乐。”陈永文面带笑容地说道。光阴荏苒,十二年过去,陈永文46岁了。两个孩子也上了高中,她也在慢慢老去。“2019年的时候,我的腰经常会疼,照顾丈夫有时会力不从心。”陈永文面带难色......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得知周文模一家的遭遇,安源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结合相关政策,立即向周文模一家提供帮助。2014年帮助周文模一家办理建档立卡;随后让两个孩子享受了教育扶贫的政策,乡镇中小学均免除了他们的学费;2018年帮助周文模一家进行危房改造工作;安排陈永文到村里的公益性清扫岗位入职,一个月能有1000元的固定收入,算上家里种的菜,一年来能有2-3万的收入。源源不断的帮助,让陈永文看着眼里,感动在心里。 ▲修缮后的房屋 ▲陈永文在村里安排的公益性清扫岗位入职 “当时,主治我丈夫的医生说,他熬不过3年时间,让我随时做好准备。可谁知道一准备十多年都过去了。”陈永文略带笑意地说道。12年来,陈永文从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因为长时间过去,周文模的身体机能大幅度退化,甚至无法使用,导致他的呼吸功能、消化功能受损严重,医生后续也未开药物,只是嘱托陈永文别让丈夫感冒,稍有不慎就会有窒息的危险。所以每隔两小时就要帮周文模翻一次身或者按摩。 “我早就想过放弃,她当时那么年轻,完全可以再去找个身体健全的丈夫。我脾气不好,她从不嫌我烦,把我照顾得这么好,如果没有她,我早就死了。是老婆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周文模动情地说。谈起自己对未来的憧憬,陈永文默默许下心愿:“我希望我的‘文瞒’能好起来,他还要送女儿去大学呢。”果然,这个善良的妻子、母亲,再一次把自己放在了第二位。 她总看着向天边那颗星 在册雷村陈永文心中,家就是全部,缺一不可。一家人平平安安比什么都重要。她也有难过的时候,可她总是泯然一笑,说是看一眼田地里生机勃勃的菜就很满足了。陈永文最喜欢的季节是春天,因为那时微风阵阵、暖阳初上。她就能带着丈夫出去走走,推着他,边推边说着自家菜地喜人的收获。 ▲陈永文陪丈夫在“十里花溪” 她总是看着天边那颗星,说遗憾没能陪着女儿去高考考场;她总是看着天边那颗星,说力气不够大不能把丈夫扛起;她总是看着天边那颗星,说想一直陪着她的“文瞒”;她总是看着天边那颗星;说不能老太快,要多陪陪孩子。他总是看着天边那颗星,说着能够遇见她,是他这辈子最大的福分。 鲁迅说:“真正有光的人,是压得时间越久,深度越深,绽放的光芒才可以越灿烂。”册雷村的她和他,早就在心里留下了不可估量的位置。微风吹来,白云苍狗,她还在,他也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