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不怕屋顶漏、开关一拧有水喝、生病又有医保报、娃儿读书没负担……”8月6日,在上栗县金山镇白鹤村感恩教育座谈会上,该镇分管扶贫工作副主任科员张鸽在谈到近年来精准扶贫工作给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时,总结地说:“因金山镇拥有工业园和以‘合作社+农户+庭院经济’为支点的扶贫产业发展格局,助推百姓还可实现打工家门口、居家有产业的创收目标。” 连日来,金山镇各村开展以“讲变化、说感受、话感恩、谋发展”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扶贫干部与贫困户以面对面交心谈心的方式,用质朴的语言,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扶贫工作的意义及成效;同时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等形式,深情讲述了精准扶贫的感人事迹和脱贫典型,力求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提振贫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气神。一只手撑起一个家的黎奉良、养牛养出牛日子的施祖炎、盲人养兔脱贫的荣宗耀等先进脱贫典型在该镇各村感恩教育活动上被分享、被学习。 “以前我家的房子是土房,下大雨时还漏雨,享受危房改造后,房子是用钢筋和砖修建的砖混房子,有厕所、有厨房、有自来水、有广播电视,入户路也是水泥路;还有扶贫干部帮我们就业、发展产业,甚至帮我卖农产品,有时比我们的亲人都还要好……”在桥塘村感恩教育座谈会上,贫困户感恩地说:“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好政策,我才有了这样的变化,我要努力奋斗并常怀感恩之心,用更高质量的脱贫来感谢党的帮助,感谢每一个帮助我们过上好日子的扶贫干部。” “用真情讲述脱贫路上的故事,以典型激励贫困群众奋进的步伐,正是脱贫攻坚感恩教育的意义所在,”张鸽介绍说:“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 脱贫摘帽不是贫困群众的终点,而是他们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他们而言,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需要他们再奋斗、再谋划,奋力走好脱贫致富路。此次密集开展脱贫攻坚感恩教育也是旨在进一步树牢贫困群众“劳动最美、脱贫光荣、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理念,鼓励贫困户紧紧依靠政策支持,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不等不靠抓生产,一心一意谋致富,奏响精神扶贫最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