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6岁的王晓芬住在安源区凤凰街北桥外社区,有着一个温暖而独特的外号——“挑三拣四”的婆婆嘴。
“小李,你家门口不要乱放杂物。”“小吴,我们院子里的杂草长高了,你们什么时候带人来清理一下?”“社区的广告牌有磨损,你们该换了”……几十年来,王晓芬频繁“打扰”着周围居民和社区干部,大家对她“爱恨交加”。
在社区党委书记吴楠眼里,王晓芬对自己居住的小区环境“敏感而挑剔”是一件好事,她的“婆婆嘴”也是社区前进的动力。“王奶奶是一名独居老人,也是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她从不给社区添麻烦、讲困难,‘婆婆嘴’听起来唠唠叨叨,其实更多是对社区及周围人的关心。今年疫情期间,她宅在家透过窗户看见别人没戴口罩,都要高声提醒对方。”吴楠说,嘴上念叨个不停的王晓芬经常能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她下意识地强调几句,通常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帮助社区变得更美好。
城市的高楼大厦疏远了邻里关系,但住在北桥外社区的居民们不这样觉得。王晓芬是家属楼大院里小有威望的人物,受她“婆婆嘴”的影响,大家一起维护家门口的整洁干净、清理社区的杂草、修补更换公益广告,使眼前的“家”变得更美。在社区计划启动“白改黑”工程时,院里的居民一起座谈,将意见建议反馈给王晓芬,通过她向社区干部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挑三拣四”的婆婆嘴虽然是大家对王晓芬的戏称,其实也是大家对她热心公益的肯定。如今,王晓芬通过参加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举办的读书会觅得不少知音,她的精神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她常对社区干部说:“多亏了你们,我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座城市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