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泉,四面青山,如诗如画,绘就“自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天上来”的壮丽画卷;一川沃土,满垅春意,可圈可点,书写“岭外源头大,亭前石峙平”的锦绣篇章;更有那一抹红色,山村增辉,可歌可泣,彰显“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红色基因传承大课堂。真个是有“红间绿,看不足”之感谓。 源头,也称大源头。小时候跟着父母亲到大源头走外婆家,就听说革命先驱高自立,从小闯荡江湖,为党工作,跟着毛委员干革命、打天下、求解放的动人故事,一路走来也看过一些有关零星材料,于前年编写了《高自立的故事》在《萍乡日报》刊登发表,去年元月还登上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如今,高自立的光辉形象,革命情操,廉洁品质,自立精神,值得我们去追寻去传承。你可知道,绿满大源头的源头“生态村”,又增添了那一抹红色。一尊装束朴素,含首沉思,挺拔伟岸高自立雕像的高自立广场和藏有大量书证,件件物品高自立生平事迹展览馆拔地而起,吸引着多少或近或远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和青少年,前来瞻仰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有的新党员和老党员,举着党旗在高自立塑像前庄严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这不仅使四方来宾受到了很好的革命教育和心灵启迪,也给源头人增添无限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源头之北是郁郁葱葱的高山峻岭,山岭下有十多户村民的住房依山而建,取其座北朝南,冬暖夏凉,后有连绵起伏的后龙山,前有广阔的垅田和流水潺潺的小河,革命烈士的故居座落其中。因日久失修,房子已经破败不堪,为了打造这一红色基地,当地党政非常重视,在原有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收到了旧貌换新颜的视觉效果。我曾写过一首诗,题为《修缮后高自立故居有感》:“一叶红枫秋水临,青山北望现彩虹。源水潺潺凯歌奏,土著旧屋展新容……” 高自立故居能得修缮,是新时代红色传承,百年树人之举,是本地人多年来的企盼和厚望。现在一座土砖墙,现双挑樑,土瓦结构,堂中天井,两边厢房,老式门窗的普通民居屹立在这风水宝地。室内陈设简陋,老式床铺、衣柜、厨灶等生活用具,这些物件或许是高自立用过的和没用过的,陈列其中,均有很好的传承和教育意义。两扇老式木大门上书写着十二个大字“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此联虽然至今五十年,却充分体现了革命先烈的遗愿和希冀。还有那把旧算盘,有着睹物思人的潜在魅力。高自立自幼学习用功,懂经济,会管理,而且精通算盘运用,双手开弓无差错,故而在革命的征程中为我党为经济管理和经济监察作出了重大贡献。 “绿色环抱下的几百亩垅田,垅中纵横交错的水泥公路,犹如镶嵌在金色地毯上的玉带,交相辉映”。这是二零零五年一篇游记《大源头走笔》中对源头道路的变化描写。解放以来,源头路的变化是一大亮点,从山村小道到“八字头上一囗塘,两边开渠靠山旁,中间一根机耕道……”,再到青福公路修到家门口,泥沙路变成水泥路,到现在的柏青路直通各个村落。革命先烈高自立青年时代就是从这山村小道走出大山,走出源头,寻求革命真理,走上革命道路的。 今天不论你是从那个方向到源头,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因道路宽敞平坦,交通便利,四面八方游客络绎不绝,为了顺应时代要求,当地创建了“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党员培训学校”,特别是“高自立亷洁自律教育基地”的打造,更加凸显高自立为红色革命的传奇将领,廉洁奉公的优秀共产党员,正气传家的时代楷模的光辉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