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赣鄱先锋”专栏第三期,让我们来看看安源区妇女联合会正科级干部、派驻安源区青山镇乌石村第一书记朱琪的先进事迹。 朱琪:铿锵玫瑰扶贫路上绽芳华 在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乌石村这个只有1500多人口的村庄里,有一位“巾帼书记”朱琪,她有着众多的身份——“干妈、女儿、老妹、姨、姑姑”。她是青山镇乌石村贫困群众的“娘家人”,是17岁贫困女孩黄清和36岁“轮椅姑娘”黄仕芳的干妈,是80多岁贫困户孙斌以及患上老年痴呆症的李建孚的老妹……她是村民都举双手点赞的第一书记。 贫困户说:她像娘家人一样知心 2015年4月,作为安源区妇联副主席的朱琪被组织派驻到乌石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便与贫困户结下了亲戚之缘。“有事找朱书记,朱书记就跟我的娘家人一样,帮助我建房子、找工作......”贫困户钟芬英提起朱琪总是会很感动。 57岁的杨小良2017年因患有隐球性脑膜炎在市二医院感染科住院。朱琪跑到感染科毫不避嫌地探望,自我介绍是村里的第一书记,询问他的病情和家境,并自掏腰包塞给他500元钱要他加强营养。了解杨小良家的实际情况后,朱琪立即着手为他办理了低保,并为他申请大病医疗救助。在朱琪鼓励下,杨小良重新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病情奇迹般好转。杨小良出院后,朱琪给他送去高丽参等营养品,还为他购买毛衣和保暖内衣,并将他安排在合作社的基地做事,其妻安排公益性保洁岗位。为了让他的长期在外务工的儿子儿媳回家乡工作,就近照顾父母和儿女,朱琪又忙前跑后帮他的儿子、儿媳联系工作单位。杨小良儿媳李茜不单到手工资比在外高,工作环境也好得多,第一个月工资就拿到4000多元,乐得她第一时间就要给朱琪发红包表示感谢,说感谢娘家人。 贫困老人说:她像女儿一样贴心 乌石村患老年痴呆80多岁的老人李建孚谁都不记得,可偏偏记得朱琪和她的车牌号。知情人都说,如果没有朱琪,李建孚去年就不在人世间了。 2017年在一次上门走访贫困户时,朱琪听说有位叫李建孚的老人多年前被儿子送到经开区某管理处一座小庙里,从此再无联系。心急如焚的朱琪当天下午便开车找到小庙,庙门紧锁,敲门也无人应答。朱琪围着寺庙转悠了大约2个小时,忽然隐约听见庙里有呻吟声,她立即找来村民将门撬开,发现老人正躺在离床不远的地上奄奄一息,大小便全在身上。朱琪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老人送到了医院。经过20多天的救治,老人才恢复过来。此时,安置老人又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朱琪多次奔走于镇、区相关部门,终于将老人安排到镇养老院,在外漂流16年的老人终于能够在镇敬老院安享晚年了。 2018年夏天,贫困老人孙斌中暑倒在田间,朱琪第一时间将他送往医院。由于老人背部、腿部被烫伤,又感染了败血症,急需输血,情况十分危急。朱琪与同事赶忙凑钱,区领导也慷慨解囊,帮老人垫付了医药费,让他得到了及时医治。这几年,朱琪每隔几天,都会给这对老人送去生活物资,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过。老人逢人就说,她就是我们的女儿,像菩萨一样可亲。双目失明的叶鱼良老人,刘美芝、赖贻顺夫妇一见到朱琪,总是握着她的手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就像见了亲生女儿回娘家一样亲。在乌石村,“有困难找朱琪”成了许多贫困户的口头禅。她的私家车经常义务为贫困户服务,每月的汽油费比在城里上班时要多出一大半。 2019年夏天江西日报一名记者来到乌石村采访,无意中谈到朱琪明年第一书记任期满后,有可能会离开村里回到安源区妇联。几名贫困户流着眼泪,拉着朱琪的手连连说不让她走。朱琪也被她们的真情感动得几度泪下。 干女儿说:她像妈妈一样暖心 父母都是聋哑人的15岁女孩黄清性格自卑内向,2017年中考,黄清落榜了。考不上高中就要面临辍学,父母急在心里,有话说不出。无助的她每天以泪洗面却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村第一书记朱琪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一边通过微信宽慰黄清,一边通过她在区妇联工作的渠道打听有关扶贫政策。几经努力,终于帮她争取到了全区唯一一个免费就读省妇联巾帼女子励志班的机会。开学那天,朱琪亲自开车将黄清送到学校,并自掏腰包为她购置了住宿所需的所有生活用品。当黄清的班主任要求留下监护人的电话时,朱琪考虑到黄清的父母是聋哑人,想都没想就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每天不管多忙,朱琪都不忘与黄清电话或微信联系,称呼她宝贝或满女。隔段时间就打电话向班主任询问黄清的学习生活情况。 内向的黄清真把朱琪当成了妈妈,有啥悄悄话都愿向她倾诉。渐渐地,黄清变得阳光开朗自信,与从前判若两人,还当上了学生会干部。2019年,在朱琪的鼓励下,黄清考上了北京一家大型企业的实习生。今年春年期间黄清从北京返回乌石还跟朱琪做起了防疫志愿者,她说:“党的扶贫政策和朱琪的爱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一定会用最大的努力回报社会。” 36岁的“轮椅姑娘”黄仕芳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肌无力,无法站立的她每天只能呆呆坐着,陪伴她六年之久的轮椅已经完全报废,平时行走只能依靠挪动一张竹椅,家境不好的她梦寐以求能拥有一台电动轮椅。2018年5月30日,朱琪将黄仕芳的轮椅梦编织成文字发到朋友圈,仅仅24个小时就筹集到近四千元,圆了女孩的电动轮椅梦。黄仕芳从此可以摇着轮椅在村里各地自由行走,再也不用担心上坡下坡摔倒。 今年疫情期间黄仕芳听说可以在网上上课,跟朱琪说起了自己想认字学电脑的想法,朱琪马上给黄仕芳买了学习用品,每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教她认字写字,从一个字不识,到认识100多字,重症肌无力的手还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同时朱琪还帮助黄仕芳报名了市残联扫盲班,疫情过后就可以开始学习,读书、认字这个女孩的命运也在慢慢的改变。 村干部说:她像领头羊一样称心 近段时间,星青火龙果种养专业合作社在乌石村打造的“乌石印象”生态园和生态餐厅在萍乡人的朋友圈里很跑火,几乎天天爆满,尤其是一到双休日,不提前预订包厢只有乖乖打道回府。这个集吃喝玩乐,采摘水果于一体的“市民新宠”就是朱琪引进来的项目之一。 乌石村属于青山镇中心发展区域,是青山镇所辖村庄中最小的中心村,345户村民中被评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27户77人,以老弱病残者居多,过去一直以水泥和煤炭为支柱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的村庄。 2015年,朱琪到任后,将乌石村的民情村情摸得一清二楚,与村两委一起分析出制约发展的因素,积极研究符合村民意愿适合村庄的发展路子,找准发展“命脉”,走产业兴村之路。 朱琪在原单位的鼎力支持下,与各职能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到了资金,修建了一条贯通村庄与省道长370余米的柏油路。以前,乌石村村部周边的土地常年撂荒,荒草萋萋、臭味熏人。村里虽说引进了葡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昊盛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火龙果和苗木,可由于村民在土地流转问题上不太理解和支持,两个合作社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朱琪得知实情后,上门上户一家一户宣讲政策,数说好处:土地流转既能防止撂荒,又能获得稳定的田租;基地生产需要大量人力,村民可实现就近就业;到基地观赏采摘的人多了,村民可开办农家乐。理说到这个份上,村民们还有啥不信任的呢?这位愿意替他们办事的“第一书记”,流转土地遇到的拦路虎就此被搬走。 现在,乌石村土地流转率达90%,火龙果、葡萄、桑椹基地处处可见,瓜果飘香,绿意盎人。朱琪带着村“两委”班子制定了“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入股分红”等模式的绿色产业发展规划,解决了村里近200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包括10多户贫困户,贫困户们年年还能从基地获得产业分红。 家人说:她像勇士一样前行 “妈妈是女儿不孝,老公对不起,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我一定要回到村上,先让女儿和姐姐在家里照顾你们”。看着因为不想麻烦子女而选择自己搞卫生结果摔断了胸椎的84岁老母亲,还有被病毒性感冒折磨的瘦了几斤的老公,第一书记朱琪眼含泪花还是选择回到了自己的驻村点青山镇乌石村。 这次疫情出现后,朱琪顾不上家里受伤的母亲和患病的丈夫,第一时间就是想到自己的贫困户有很多老人,防疫意识淡薄,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他们,要给他们送上一个口罩。 大年初一从北京回来的干女儿黄清正巧碰见上门为自家做防疫宣传劝导的“干妈”朱琪,坚持要和朱琪一起发放宣传单,教村民们正确使用口罩的方法。这对特殊的母女挨家挨户给群众送去口罩、调查登记各户村民家中外出返萍人员信息并嘱咐他们今年疫情紧张,不要出门乱走、少聚餐、少串门,迫不得已要出门就一定要带上口罩.......。连续几天重复着宣传知识等话语,口干舌燥的母女两却笑得很幸福。在她们的宣传下村里的乌石印象农家乐将所有预定的酒席取消,村民叶勇健的结婚酒席也推迟举行。 张贴公告、发放宣传单、科普居家防疫知识、整村巡视...大年初四的下午朱琪正在村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突然接到了姐姐的电话:“父亲在家里突然晕倒了,你赶紧回来”。从年前到年末,从年末到年初,记不得已经忙碌了多久的朱琪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父亲,没有时间关心父母的身体了。她一边往家里赶,一边打120,父亲被紧急送到市医院手术室进行抢救,经过10多个小时的抢救,父亲在晚上的十一点被推了出来。看着被病痛折磨的父亲,自责的朱琪眼泪止不住的流,彻夜握着父亲的手寸步不离的守着。 第二天早上朱琪顾不上自己整夜没有休息,又开始跟自己的姐姐交接:“你守在这里照顾好父亲,现在的疫情这么严重,我要回村上去守着”。说完便匆匆赶回了乌石村,大家纷纷劝她家里有急事先照顾好家里再过来。她却说:“这里更需要我,现在疫情严重,我们要把村子守好,确保全村群众的安全”。 疫情期间连续在村里坚守50多天的朱琪在防疫的同时最牵挂的就是贫困群众疫情期间生产生活情况,为了确保疫情期间群众不返贫,朱琪带领党员志愿者、驻村工作队组成贫困服务队,全面指导贫困户复产复工,有劳动能力的推荐到附近企业务工,无劳动能力的联合扶贫企业乌石印象扶贫车间,派发蘑菇种植,一对一技术指导,专人回收,让全村贫困户不因疫情返贫。 干部只有俯下身子,群众才会竖起拇指。时刻将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的朱琪,就这样犹如玫瑰一般散发她的芳香款款走进乌石村百姓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