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脸庞,憨厚的笑容,身着迷彩服穿行在茂密的丛林,像钻山豹般翻山越岭,健步如飞……在巍巍武功山上,活跃着一支生态护林员队伍,家住芦溪县新泉乡檀树下村的刘德林就是其中一员。 作为一名生态护林员,刘德林感觉这份工作既是沉甸甸的责任,更饱含乐趣和荣誉感。 刘德林今年51岁,因母亲患病加上自身早年外出打工时意外致残,家庭经济一度拮据,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10月1日,他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负责檀树下村沙子堎、院冲一带2100多亩林木的管护工作。虽然薪酬微薄,但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 为了尽快胜任生态护林员工作,刘德林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做好笔记,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了林业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正式上岗后,只要不下雨,他每天都会早早安顿好家里的事情,穿上工作服、佩戴好证件,带上工具去责任林区巡山,察看是否有人砍伐森林、捕捉野生动物,巡查是否存在火灾隐患,遇到有村民砍树或烧田埂等现象,及时制止。 在山里土生土长的刘德林,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一份对大山的崇敬和对森林的热爱。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坚持每天巡山,遇到清明节、春节等火灾易发节点,更是延长巡查时间,尽量排除隐患。没有车辆,他就骑着摩托车,摩托车上不去的地方,就把车停在路边,然后翻山越岭行走10多公里山路巡山护林。山上没地方用餐,他就自带饼干和水,中午简单吃过干粮,在树下休息一会儿再继续上路。尽管上岗才1年多,2100余亩的责任林地,每一处都留下了刘德林的足迹。哪里有坑、哪里有洼,哪个沟叫什么名字,哪里有什么植被,他都一清二楚。一路上经常能看到珍稀植物,有时候他会停下脚步欣赏一番,但从不采挖。他说:“山上的草药也是国家保护植物,不能随便挖随便采。”遇到野猪、野兔、麂子、蛇等野生动物也是常有的事。“野生动物一般不会随意伤人,只要人不去伤害它们、尊重它们,就能和谐相处。”刘德林说,“这些年政府加强了宣传和管理,捕捉野生动物的现象基本上杜绝了,所以山上的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不过我们山里人见惯了野物,碰到了也不觉得可怕,给它们让个路,避开它们走就是了。” 别看刘德林平时笑眯眯的好像没什么脾气,可一旦遇到乱砍滥伐等现象,他就会特别较真。去年,有一次在窑前村看到一位当地村民砍了几棵小树。他当即拦了下来:“不能砍树,这是违反政策的。”砍树的村民先是赔笑脸:“我就砍两三棵小树围菜园,你就行个方便,睁只眼闭只眼呗。”刘德林却坚持原则,毫不退让,还跟他讲起了《森林法》。那位村民一听急了:“就这么点小事作这么大劲干什么?”最后,刘德林找来村委会干部,一起对那位村民进行批评教育。 为了做好辖区森林生态保护宣传工作,刘德林还通过自制简易宣传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走村串户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巡回”宣传。尤其是在夏秋防火季,他经常一天徒步行走山路达7个小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巡查山林,确保辖区森林火灾、偷砍盗伐、森林病虫害、林区自然灾害等“零”发生。去年11月的一天,他发现有村民在离山林不远的地方烧田埂,便立即去扑火,但火势已难以独力控制。于是他第一时间向村委会报告,组织更多人员赶赴现场,终于将火扑灭,避免了山火的发生。 经过1年多的努力,刘德林管护的林区植被更加茂密了,野生动物种类也更多。前不久他还被评为芦溪县最美护林员。“每天走山路巡山,有一份稳定收入,还锻炼了身体。”刘德林笑着说,“去年我家已经成功脱贫,今年我准备在做好护林员工作之余,搞点种养,希望把家里的经济搞得更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