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抓住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去年以来,桐木镇以争创“红旗党支部”为契机,不断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有效发挥基层党建在引领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走出一条党旗飘扬助推乡村振兴之路。 用活政策,选准人才,让党员踊跃争做带头人。该镇不断探索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以“双培双带”工程为抓手,通过民主推荐、集中评议从党员致富能手中挑选一批年轻、思想政治素质好、又能带领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作为村后备干部,并逐步培养成村带头人。该镇小埠村党支部书记帅森林、楚山村党支部书记黎汝友原先都是企业老板,在他们的带领下,村容村貌实现大变样。小埠村由原先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连续四年党建工作目标、村级目标考核第一;楚山村通过打造高标准农田,发展蔬菜产业,成功争创了“党建+强村富民”红旗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为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该镇还专门出台村(社区)“两委干部”正职激励办法,从2017年开始,连续三年村级目标考核第一的村(社区)书记、主任可享受机关干部待遇,通过政策激励,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踊跃投身三农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重在培育,持续扶持,让农业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造血”源头。该镇大胆探索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寻找突破点持续发力,流转闲置土地、山林资源,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合作,引导资本人才流向农村,吸引企业工商资金进入农村,将土地资源变资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增收产业。楚山村通过“党建+水产养殖”“党建+蔬菜种植+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优势进行土地流转,引进润凯水产养殖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500多亩的龙虾养殖和荷花混养式的养殖基地,目前已养殖龙虾200多亩,年销售200万元以上,年产值5000万元左右。引进瑞和蔬菜种植公司,投资500万元,建立了500余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同时,带动了周边的村民种植,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纷纷加入。 内培外引,重在效益,让新型产业成为花炮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该镇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有力倾斜,积极引导退出花炮企业转型发展。上栗县珍友烟花压模新材料有限公司前身就是一家花炮企业,2017年退出转型成为了当地的一家扶贫车间,现有员工100余人,主要生产与花炮行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年产值达两千万元。原上栗县兄弟出口花炮厂退出后便利用现有厂房转型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目前,该镇共有36家花炮企业退出,其中6家退出企业转型发展养殖业、加工业等,既解决了退出花炮企业发展出路问题,还能带动当地村民就业,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 加强培育,提高技能,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岗位能手。该镇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目标,以企业和劳动者需求为导向,推行“点单式”培训,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变“输血”为“造血”,着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让劳动力与企业实现精准对接。充分挖掘农村党员种养大户、种植能手,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作用,通过典型示范、结对帮扶,切实提高全镇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 梯队育人,激发潜能,让桐木“五新三镇”建设焕发新彩。该镇巧用政策,正向激励,发挥所长。通过开展“党员+身份认领”“群众贴心人”、主题党日等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参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环境卫生、美丽乡村等建设的积极性,让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和“排头兵”。党员张祖权是当地的农业种植大户,懂技术,敢闯敢试,有自己的农场、基地、合作社,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感召下,他承包土地建立了扶贫蔬菜地基,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增收。 “红旗党支部”争创活动有效调动了桐木镇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细胞,为实现乡村振兴蓄积了强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