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翻看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是我近两年养成的习惯。“肖菊萍家的楼房漏水,需要补修;崔来家的养殖场想扩大规模需要专业人员指导……”笔记本上记载着的都是一些贫困户的琐碎小事,但就是在这每一件小事后面打上代表办结的勾,给我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我叫陈剑,今年56岁,是国家税务总局上栗县税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也是一名普通的驻村扶贫干部。 说起这个驻村扶贫干部的职位,还有些来之不易。2018年10月,根据上级要求,我所在的桐木税务分局需抽调一名干部到桐木镇小埠村驻村扶贫。得知此事后,我主动向县局党委提出驻村申请,当时县局党委考虑到我即将退休并且身体也不是很好,而扶贫工作任务繁重千头万绪,婉拒了我的请求。但我并没有放弃,多次向领导强烈表达驻村扶贫的意愿,并表示因在乡镇分局工作多年,我对当地群众十分熟悉,一定会竭尽全力做好驻村扶贫工作。可能被我的执着打动,县局党委答应了我的请求,我如愿成为驻村扶贫队伍中的一分子。 为了将驻村扶贫工作做好,从到村里报道那天开始,每周七天我基本上都驻扎在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这两年来,我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跟老婆孩子见面少,但是跟村里的贫困户却是天天打交道。他们对我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信任,到现在他们把我当成了亲人。 汤荣根是我进村后认识的第一位贫困户,是一名忠厚老实的农民,他的妻子刘玉林有严重的脑膜炎后遗症,生活自理困难。他家里还有5个孩子和一个70多岁多病的老母亲。因此,汤荣根每天白天要出门做小工赚钱养家糊口,晚上回家还要又当爹又当妈,照顾家里7口人。然而,老天没有眷顾这个不幸的家庭,汤荣根的母亲被查出子宫癌晚期,这个噩耗给原本就不幸的家庭又一重击。作为家中唯一的支柱,汤荣根虽然起早贪黑,但还是顾及不过来。尤其是在老人住院期间,他妻子在家不小心被开水烫伤,每天都要敷药换药。一时间,天天累得精疲力竭的汤荣根也感到力不从心了。 得知这一情况后,只要有空我就会到汤荣根家中做点力所能及之事。为卧病在床的老人穿衣穿裤,搀扶老人走动,陪她唠嗑,给孩子们讲解作业难题。老人治疗期间,我就开着自己的车送她到医院治疗,帮忙挂号拿药。 今年5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汤荣根的电话,他在电话中焦急地说:“妈……晕……”由于他说话有些大舌头,我在电话里没听清楚他说的话,但是感觉到他的焦急。我立即赶到了汤荣根家中,发现老人病情严重,连忙和几个村民一起把老人抬上车送到医院紧急治疗。几个月后,老人还是去世了,我帮忙料理了老人的后事。 吴贤来是村里另外一位贫困户,在27岁那年得了肺结核,到现在已经咳血30多年了。前几年,他的儿子吴育发在山上采摘茶籽时不慎从山上摔下来导致下身瘫痪,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其妻黄美香的肩膀上。面对生活的不幸,吴贤来没有向命运低头,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自给自足,养牛、养鸡和鸭来补贴家用。为了能让出栏的鸡鸭尽快变成钱,我“厚着脸皮”四处寻找买家,发朋友圈卖货、还发动亲戚朋友一起解决销路问题。 今年6月初,我跟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起到吴贤来家田里帮忙扯秧、插秧。当时我正好重感冒,利用劳动间隙,我独自到附近的桐木镇中心卫生院输液。正在输液时,吴贤来打来了电话:“水道堵住了,农田里现在进不了水,这可怎么办啊?”听到电话那头的吴贤来心急如焚,我拔掉针头赶了回去。因为缺水,吴贤来田里的秧苗已经被太阳晒得枯萎了。想到这是吴贤来一家未来一年的口粮,我立马发动大伙一起拿上工具疏通水道。 退休在即却依然选择驻村扶贫 用辛苦换来贫困户的甘甜生活 为他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