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杨家巷 “一件事做得好或不好,从细节就能看出来。”凤凰街友爱巷的雷锋小屋内,75岁的巷道长欧阳福连细数着小巷“白改黑”后的种种变化:巷道更加繁华、环卫工人工作更加轻松、老人家出入更方便……讲至兴起,欧阳福连指着巷内穿行而过的摩托车,说道:“以前路过巷子的摩托车胎上全是淤泥,现在呀,一点都看不见了!” 充满历史的背街小巷,却是一座城市道路的“毛细血管”。2017年,为了让萍城的背街小巷恢复生机活力,让每一根“毛细血管”都活跃起来,我市对城区400余条背街小巷实施了“白改黑”全覆盖提升改造工程,凤凰街友爱巷便在其中。 过去,由于友爱巷临近萍水河,土质较为松软,路面受过往车辆来回碾压而慢慢松裂,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个凹陷,路旁开粮油店的文女士深深记得,在没有路灯的夜晚,坑洼不平的路面“坑”了不少行人。“我记得当时是从夏天开始施工,大家对这项民生工程都充满了期待。”为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工程开启后,文女士不仅为工人熬制凉茶,还无偿提供自家的厕所及水电。历时45天的“白改黑”改造后,友爱巷的路面宽阔了、路灯安装好了、地面积水少了,整条巷子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原先破损的户外墙也摇身变成一幅幅传播文明思想与文化知识的彩绘墙。在众人的维护下,友爱巷成为全市“白改黑”改造提升工程示范巷。 有着相同“改造经历”的还有八一街杨家巷,改造后的巷道通过有趣的创意墙绘将居民生活的新旧变化及新时代的城市面貌悉数体现。“过去下雨,大家都要谨慎挑选合适的鞋子出门,天黑以后黑乎乎的巷子也让人感觉不安。”在居民彭先生的眼中,如今“落雨就湿鞋”已成为过去,路边的违章建筑也“摇身一变”成了绿地、花坛,改造为居民们带来了极大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居民们也尽可能地维护好整个巷道的环境卫生,“现在,我晚上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路灯下墙面上的画,总是忍不住感叹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 近两年,我市进一步推动“白改黑”工程延伸,完成沥青路面铺设600余万平方米,修复破损路面近7万平方米,道路的“脱胎换骨”让市民感受到整座城市的年轻和活力,幸福在家门口升级的同时,也让更多文明在街巷中升华。“道路、环境变好了,方便更多老人走出家门,有时我看见他们带着笑容观察周围的每一件新鲜事物,心里总是大为感动。”后埠街后村巷的摊主谢先生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