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生态环境 查看内容

萍乡市生态文明建设显成效 美了环境富了百姓

2020-9-23 08:58|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中国江西网

摘要: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邓敏 摄)   记者邓敏报道:9月22日,记者在萍乡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萍乡市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全省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考核连续 ...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邓敏 摄)

   记者邓敏报道:9月22日,记者在萍乡市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萍乡市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全省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考核连续多年名列前茅、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连续四年获评先进设区市、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连续三年被评为“超额完成”等级,呈现五个鲜明特征: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萍乡品牌进一步打响。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生态制度

  加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力度,着力推进94项改革任务。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2016年完成全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争取到安源国家森林公园和碧湖谭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自然资源权籍调查示范项目,全面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

  完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政策和“三线一单”管控要求,构建“一张图”空间规划格局。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全面组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损害制度改革,推进环资审判专门化建设,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实现“三合一”归口审判。

  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林权水权市场改革,萍乡武功山“两山”转换助力旅游经济发展,山口岩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在全省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跨省、跨市、市内主要河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覆盖。

  完善绿色责任考核机制。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管理机制,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深入推进系统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屏障

  统筹推进全流域治理、全要素保护,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全流域保护修复。实施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公益林面积150.81万亩,退耕还林64.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25%,稳居全省第三;湿地保护率76.07%,列全省第一。

  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绿盾”专项行动,全面整治违反侵占自然保护区问题,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14个、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5个、国家和省级地质公园2个、国家矿山公园1个。

  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品牌。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推进流域水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矿山环境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程,率先在湘东区开展全域生态修复,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探索形成安源阳光花海、芦溪果木脐橙基地等一批典型经验和典型模式。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强生态治理

  聚焦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实施八大标志性战役、30项专项行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以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为统领,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省备案问题全部整改完成。

  以重点领域环境治理为关键,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020年1月1日至8月31日,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为2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2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为96.3%,其中:8月份PM2.5月均浓度为15微克每立方米,连续四个月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排名第一。全市17个河流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3个湖库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5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建设用地污染、危险废弃物等专项整治,建成中节能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到1500吨。

  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出台《萍乡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全面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重点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芦溪县被授予全省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县”。

  扎实推进工业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全市6个工业园区集环境质量监控及企业监控以一体的数字化监控平台建设,开展工业企业达标排放专项行动,加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工业污染逐步下降。

  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践行绿色发展

  聚焦“一年开好局、三年见成效、五年树样板”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芦溪电瓷电气产业形成了从瓷土开采、附件生产、主导产品到电气设备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电压等级实现了低压、高压、超高压、特高压全覆盖。湘东工业陶瓷入选省级新型产业化示范基地,萍矿集团与河北旭阳集团共同推进焦化玻璃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1+2+N”产业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逆势增长,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19.6%。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武功山景区成功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仙凤三宝、湘东区麻山幸福村景区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继续领跑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8.6%。

  深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传播生态理念

  坚持生态文明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不断凝聚全社会的共识与合力。

  生态文化氛围浓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今年6月开展首次以“生态赣鄱·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宣传月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节能宣传周、土地日等系列活动。

  样板创建亮点纷呈。2019年度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评估工作全国排名第5,在第二批示范区中排名第一;2019年度资源枯竭城市绩效考核被国家评为优秀;2019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升级两项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彰;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评估连续三年名列第一,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入选《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生态文明建设》案例。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成功通过国家验收,初步建立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四大体系。

  生态惠民成效明显。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来,获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奖补资金1.09亿元,并全部拨付至相关县区,全面支持该市各类水污染防治项目。莲花县通过实施“五个一批”扶贫工程,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武功山在景区开发中盘活闲置资产、促进旅游就业,带动10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