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湘东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开展萍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共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自2019年赣湘两省政府签订《渌水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议》以来,湘东与醴陵交界处水质连续达到或优于Ⅲ类。老工矿区加快向白鹭栖洲、碧水青山的“萍水画卷”转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去年,该区荣获全省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和美丽宜居试点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等殊荣。 谋划流域治理,生态理念先行。该区摒弃以往单纯以河治河、筑堤防洪的流域治理观念,采取系统思维统领流域治理,实行多规合一,将流域治理纳入经济社会事业总体规划;聘请专家对区内9条重要河流编制“一河一策”。流域治理坚持做到“六结合”:与城市建设推进相结合,提升湘东城市品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助推一三产业互动融合;与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刷新“一河两岸”新景观;与水环境整体提升相结合,彻底改善流域水环境;与赣湘合作相结合,共同治理渌水河;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相结合,打造湘东区河长制湖长制样本。流域治理突出“三个安全”。一是防洪安全。去年湘东区遭受了自1950年以来最大洪涝灾害,湘东整个城区一片汪洋,但未垮一库、未溃一堤、未伤一人。二是生态安全。完成改厕4.67万户,沿河村庄建设了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10座、日处理1.5万吨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两岸截污治污能力大幅增强;完成麻山人居环境PPP项目萍水河麻山段生态修复工程“萍水十景”和麻山河生态治理工程,启动滨河新区一河两岸绿道景观建设,构建“亲水、爱水、护水”的生态格局。三是供水安全。与江西省水投集团合作,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已完成3改6扩建湘东城区冷潭湾水厂、麻山取水口上移工程,铺设管网长度24.3公里;碧湖中型水库正在抓紧建设,计划2021年12月竣工。全区已建成农村供水工程337处,确保农村29.51万人饮水安全。 建设宜居湘东,责任明确到位。该区坚持以宜居湘东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坚持做到“四定”。“定岗定责”:成立湘东区萍水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指挥长,区长任副总指挥,相关分管区长任副组长,沿线乡镇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任务清单,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定时定则”:围绕完成时限、标准等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调度会,整合各类资源,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到高位推动、精细管理。 创新融资机制,落实资金保障。2016年以前,该区水利建设资金来源靠上级水利部门资金支持,本级投入平均占比10%。2016年之后,水利建设资金安排调整为本级投入为主占比71%,上级投入为辅占比29%。为改善生态环境,湘东区不等不靠,采取多方渠道筹集资金,2016年以来,通过区本级资金撬动,累计投入42.27亿元用于流域综合治理,较往常投入增长20倍以上,居全省县区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