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气、好客气哦!”近日,在湘东区龙舟公园的渌水河畔,一群特殊的游客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美人蕉开得正俏丽,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倒映着绿树红花和垂钓人的身影。这是来自醴陵市与湘东区的河长在沿着两地交界的河流溯源而上,一起开展水质巡查。 发源于江西的渌水河,从沧下流入萍乡,经湘东区入湖南醴陵境内,是赣湘边界湘东区和醴陵市的母亲河。为促进渌水流域水环境持续改善向好,去年7月25日,赣湘两省政府签订《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协力治污。 今年以来,湘东区多次与下游的株洲、醴陵等地对接,通过跨界巡河,建立巡河台账、问题清单以及相关整改措施,解决治水问题,治出“河畅水清岸美”的生态河廊。 溯河而上,河长们来到大江边河岸,长达7公里的两岸正在修建生态护坡。“之前提出的设计方案是立式的石砌墙,后来被否决,因为防洪是一方面,还要兼顾生态涵养水质。”湘东河长办副主任邹勇向大家介绍,这一方案的改变,增加项目预算资金500万元,湘东河流建设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生态理念,譬如河道改造随弯就弯、不伤一棵树。 坐着观光车在麻山镇幸福村里转,杨柳岸,晓风拂面,河堤上的野草不仅没有给人杂乱的感觉,反而有生机盎然的野趣。“湘东无处不在的生态建设理念,让人深感大自然的恩惠。”醴陵方面邀请的河流设计专家陈振虹说,去过国内外不少地方考察河流项目,最为感动的还是湘东治河中对大自然的尊重。 在荷尧镇的狮子坝,清亮的河水从坝体上淌下。荷尧镇的河长告诉大家,因为沿河的村庄住户多,所以除镇里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外,几个村庄也各自建有小型污水处理站,同时,区里把河道清洁工程承包给市场,每天都有专业的清洁工在清河。“村里建污水处理站,太难得!”醴陵市王仙镇大屏山村的河长朱伟萍惊叹。 萍水河湘东段(渌水)从城区穿过,全长30余公里。看着一河清水缓缓流入家园,醴陵的河长们一路走来一路感叹:大手笔!大担当! 近4年来,湘东先后投入近40余亿元,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中型水库,生态修复废弃露天矿山,改造或新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同时,全部退出水域保护区及沿河两岸养殖场和排污企业,河道采砂、非法捕鱼等破坏河流生态行为得到遏制,通过市场购买服务引进专业公司对河道日产日清,建立“一周一督导,一月一调度,两月一考评,一年一总结”的常态督查考评机制,强化对河湖长制工作考核问责力度。 工作落到实处就会见效果,从赣湘两省政府2019年签订协议以来,湘东与醴陵交界处金鱼石断面水质连续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去年底,根据赣湘两省间的《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我市获利1000万元。“非常感谢你们,为我们打造了省际示范河流的样板。”醴陵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周海军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