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党员干部的重要政治责任。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关于全省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在引领群众、引领发展、引领服务中的组织力,上栗县针对基层党员干部90%以上都是本地人的实际,组建由县乡干部、农村党员构成的“群众贴心人”队伍,常态化召开“屋场贴心会”,“面对面”做群众工作。 01 依托“三情三缘” 当好“群众贴心人” 充分利用乡情、亲情、友情“三情”资源,有效发挥地缘、血缘、亲缘“三缘”优势,组建由县乡干部、农村党员构成的乡土式“群众贴心人”队伍。通过常回家看看,做群众贴心人,每个行政村设立一个群众贴心人小分队,由乡镇驻村班子成员担任队长,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副队长,协调组织“群众贴心人”持续做实群众工作、引领改革发展、促进和谐稳定,形成一支支永远不会走的工作队,为家乡发展和乡亲致富出钱、出力、出主意。在每个行政村设立一个“群众贴心人”小分队,由乡镇班子成员驻村担任队长,村党组织书记任副队长;发动县乡党员干部回到出生地,利用乡情、亲情、友情资源,发挥地缘、血缘、亲缘优势,做实群众工作、引领改革发展、促进和谐稳定。2019年,全县累计派出162支“群众贴心人”小分队,组织3120多名基层党员干部9860名县乡党员,利用“夜闲”时间进村入户,与群众“同照一盏灯、同坐一条凳、同围一张桌”,宣讲政策、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02 实行“三个开放” 开好“屋场贴心会” 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党小组为依托、自然村组屋场为阵地,结合“三会一课”、基层治理、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等主题,把会议开到屋场一线、田间地头,形成工作下沉到村组、政策宣讲到村组、感情联系到村组、信息连接到村组、贴心服务到村组、难题解决到村组的基层党建新机制。通过会议议题开放征集、参会人员开放邀请、意见建议开放办理,把“话筒”交给群众,让群众当主角,让党员干部亮出责任和担当,有效地解放了群众思想,解读了“三农”政策,解决了群众关心关注的烦心事揪心事。全县162个村(社区)确定议题200多个,召开贴心会议1300多场次,收集意见建议3300多条,办结率达98%以上,取得了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为干部提劲、为发展助力的良好效果。 03 利用“线上线下” 办好“群众贴心事” 积极引入信息化手段,将“屋场贴心会”同时搬到了“线上”,将贴心服务与“互联网+”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实施“互联网+包户制”,细化管理条块,“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将服务群众由单一的线下走访,转为线上实时交流话家常,实现了“线下”入户交流零距离,“线上”实时服务对接零延误,让“群众贴心人”在微信群当起了呼有所应的“群主”,将长期在外工作的群众也纳入了经常性联系对象名单,有效破解了外出务工农民的真空状态管理难题,确保了联系服务群众全天候、全覆盖。同时,通过在时间上找“空挡”,在空间上求“交集”,在内容上聚“焦点”,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当主角,有地说话、说话管用。在外务工的文某欣喜地表示,现在在外有事要办不用来回折腾,只要@群主一条信息就可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