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贡献集体。全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全省德育工作、素质教育、特殊教育先进县,上栗中学获评“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单位”,“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获教育部优秀组织奖,栗江小学、胜利中学获“曹灿杯”朗诵大赛全国金奖……一串串荣誉,铭刻着上栗县教育事业的跨越脚步。 走进上栗县长平乡千方小学,记者看到,上百名学生正在用葫芦丝齐声吹奏曲目《你笑起来真好看》,歌声悦耳、场面震撼,传入耳中,动人心弦。“学校开设了特色课程,学生在学校不仅可以学到书本知识,还可以学到舞蹈、电子琴、葫芦丝、五谷作画等才艺”。上栗县长平乡千方小学校长龙丹介绍道。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地处两省四市八县交界处的上栗县,现有各类学校(幼儿园)372所、在校学生90085人。面对52万上栗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萍乡市上栗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推进改革深化,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全力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 六个优先:筑牢教育腾飞坚强保障 近年来,上栗县坚持把建强教育文化园作为县“四园”建设重心,全力筑牢教育腾飞基石。成立由书记、县长挂帅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教育发展优先研究、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规划优先落实、教育干部优先任用、教育成果优先奖励,及时解决教育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同时,合理划分督学责任区,选聘专兼职县级督学和教育督导评估专员,实现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坚持把教育工作纳入党政领导任期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县四套班子成员多次深入教育系统开展专项视察与专题调研,并就教育议题重点督办与整治,形成齐抓共管、全力兴教的全新格局。 四年连增:城乡办学条件日新月异 走进大气磅礴的上栗中学胜利校区,现代教育气息让人倍感舒心。这个总投资4亿元、能容纳4500名学生的新校区,是上栗县为补齐高中教育短板,自筹资金实施的最大教育单体项目。 致力于改善城乡办学条件,2016年至2019年,上栗县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分别为5.96亿元、6.82亿元、7.65亿元、8.64亿元,分别占财政总收入的28.95%、31.17%、32.6%、34.24%。4年整体搬迁清溪学校等学校28所,新建成公办幼儿园11所、改造村级公办幼儿园40所,改造109所薄弱学校、28个教学点,新建校舍近5.9万平方米,有96所学校扩大校园面积。大手笔投入,让义务教育20条底线全部达标,“校校通”、“班班通”达100%,生均校园用地面积、运动场馆面积、教学辅助用房面积、图书册数、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均达省定标准。 注重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合并组建上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赣湘合作职业学校,培育复合型人才助力产业转型;特殊学校入选省级示范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公平教育资源惠及517名适龄残疾儿童;依法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教育领域,凤华实验学校等179所民办教育机构,成为公立教育有益补充。 三级联动:尊师重教氛围空前浓厚 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上栗县以全民尊师、全民重教,助推全县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累计投入3.2亿元用于教育扶贫。在仁泰教育促进会、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等爱心团体的引领下,全县新涌现助学公益组织10余个,鑫通机械、金信烟花等民营企业家牵头发起的助学项目,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万余人次。热心助学的91岁高龄老校长李维正,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 坚持在生活上关怀、待遇上保障。4002名教师的人均工资,高于全县公务员工资水平,特殊岗位津贴、乡镇教师补贴、山区补贴、生均经费稳步提升。出台“栗水英才”补贴政策,先后招录教师650人,招聘合同制幼师368人,引导960人参与山区支教、570人参与交流轮岗,确保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建成538套教师周转房,把符合条件乡村教师纳入保障范围,让651名优秀山区教师安心从教。出台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绩效考核奖励政策,县乡村三级干部定期入校走访慰问,让众多人民教师感恩前行,涌现出援疆的全国模范教师李新训、全省最美乡村教师王月萍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全县高质量发展考核教育指数,跃升全省第25名,跻身江西省第一梯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