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源10月26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黄晔 江敏彬)“国家的扶贫政策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乌石村,贫困户李江早早地来到了村委会图书阅览室,打扫卫生,整理书籍,坐在了党群服务中心接待台前,迎接今天的第一位办理事务的村民。
李江正在整理村民归还来的图书(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李江,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乌石村8组人,是乌石村2018年因病致贫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位年仅34岁满挂笑脸的阳光青年背后有着十分坎坷的命运,有过非常消极的日子。14岁那年,李江的父亲去世,家中仅依靠母亲挣钱养活自己和年幼的妹妹,为了补贴家用,16岁的李江外出打工担负起家庭的重担。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李江一直做着小区物业保安、污水处理厂巡逻员等工作,尽职的他每天晚上整夜巡逻,一干就是10多年,日积月累的劳累和作息不规律,累垮了身体。2018年2月,身体日渐难受的李江去医院看了医生,检查出患有尿毒症、严重的肾衰竭,每周需要进行3次血液透析,唯一的治疗方法只有等待肾源进行换肾手术,这无疑是一道晴天霹雳打在了32岁的李江身上。
李江安排每周的文化活动内容(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当时工作没了,身体又越来越差,妻子带着女儿离开了家,就感觉天塌了,没希望了。”当时凭李江的家庭情况连每周3次的透析治疗费用都支付不起,只能做一次算一次,身体情况每况愈下......同年12月,驻村扶贫工作组得知到李江的情况后,立即根据实际情况为其申报了因病致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低保,健康扶贫政策极大减轻了李江的医疗费用压力。经过一年多的调养,李江的身体逐步恢复起来,同时,乌石村第一书记朱琪和扶贫工作人员定期上户为其开展心理疏导,让李江逐渐走出了阴霾。但是由于每周一、三、五都需要花半天时间去医院进行透析治疗,而且身体状况只允许他从事低强度工作,因此李江一直没能找到一件合适工作。
李江向同事积极学习请教(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经过这两年的帮扶开导,李江最大的变化就是心态上的变化,现在不得了的阳光、积极、上进,村里不够人手做的事情他都会来帮忙。”据朱琪介绍,2020年3月复工复产全面启动之后,考虑到李江年纪不大、头脑灵活便邀请李江来担任非重体力活的图书室管理员公益岗位,李江欣然应下了这件事。整理图书、贴标签、录入电脑、为群众发放借书卡,李江边学边做,遇到不会的就积极请教,勤奋的李江迅速的掌握了图书借还管理系统、摸清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周都安排了不同类型的图书室活动,来借还书的群众都夸他办事效率高,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不仅如此,工作空闲之余,李江还志愿帮助村委会开展文明创建、整理资料、开展人口普查等工作。
李江志愿帮助人口普查信息员核对资料(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村上哪里不够人手做事我都会去帮忙,一来可以回报国家、回馈社会,二来可以多学东西、对自己的身体和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谈起未来,李江脸上充满了信心,通过定期的透析和适量的运动,身体恢复情况良好,再加上大半年以来的工作和学习,李江的视野也拓宽了,他表示现在希望身体能恢复健康,让自己有资本更好的回馈社会,报答国家对他的救命之恩。
李江志愿帮助人口普查信息员核对资料(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十月的乌石,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望着日新月异的美丽家乡,李江满挂笑容迈步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越走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