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心市民在上栗县枣木水库,成功拍摄到两大一小三只鸳鸯。作为小型游禽的鸳鸯,为何选择了枣木水库作为栖息地、繁育地?“鸳鸯是杂食性观赏鸟类。因其出入成双成对,而被誉为爱情的象征,它们一般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等地。”上栗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鸳鸯在上栗并不常见,能在枣木水库发现鸳鸯,我们分析是因为全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所致。” 近年来,上栗县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工程,推动从“环保优先”走向“生态自觉”,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6年以来,上栗县探索建立环保监管“网格化”责任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领导的主体责任网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红线问责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督查、通报,并对乡镇环境实行亮化和差异化考核,有效压实工作责任。 该县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挂牌成立生态环境局,完成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革、省以下环保机构检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及时开通“12369”环保投诉热线,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准入、评估调查机制,加强对22个重点行业企业的日常监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00余人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50余件,关闭散乱污染企业13家。 全力打响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攻坚战。控煤、降尘、禁烧、管车、治油“五措并举”,确保PM10、PM2.5数值,从2017年的74微克每立方米、44微克每立方米,下降至今年的44微克每立方米、20微克每立方米。建成运营县城污水处理厂1个、集镇污水处理厂9个、园区污水处理厂3个和农村污水处理站26个,开展“清河行动”3000余次,让全县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省市考核要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持续推进森林资源保护与培育、废弃矿山治理与修复工程。先后完成造林6.7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8.4万亩,森林抚育16.3万亩,不仅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还有效地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