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若雨报道:“自从当上河道巡查员,既缓解了生活压力,又能为河道环境保护做点贡献,我感到很荣幸。”芦溪县南坑镇窑下村贫困户陶康勇在家门口多了一个稳定的增收渠道,打心眼儿里很满意。一个桶子,一把钳子,成了陶康勇每天出门随身携带的工具,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河里、岸上有垃圾,他就拿出随身家伙儿忙乎起来。
36岁的陶康勇患有肾病、高血压,家中还有年迈的老父亲,为了维持生计并照顾年迈的父亲,他只能选择到附近打些零工。去年,陶康勇被聘为河道巡查保洁员,这份工作每个月有300元固定收入。“河道保洁员不需要耗费太多体力,离家也近,每个月也有了固定收入,很感谢政府为我提供这么好岗位。”陶康勇说。
自推行河长制以来,南坑镇积极践行生态脱贫之路,转变治水理念,创新治水思路,从实际出发,将脱贫攻坚与河长制工作有效衔接,特设公益性岗位,优先聘请了4名贫困户为河道保洁员,不仅拓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增收渠道,也增强了环境保护群防群治人人参与的社会队伍,既保护了生态环境,也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实现绿色与脱贫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