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湘东区 查看内容

湘东区:瓷胎竹编带动乡村振兴

2020-10-31 21:16|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中国青年网

摘要: 中国青年网萍乡10月30日电“现在的瓷胎竹编工艺品,除了传统的花瓶、茶具、饭碗等产品外,还有首饰盒、文具、笔筒、竹压盘等。”江西省手工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瓷胎竹编第五代传承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 ...

中国青年网萍乡10月30日电“现在的瓷胎竹编工艺品,除了传统的花瓶、茶具、饭碗等产品外,还有首饰盒、文具、笔筒、竹压盘等。”江西省手工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瓷胎竹编第五代传承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工艺美术师张三石说道。

  张三石(左)正在介绍瓷胎竹编的技巧。 曾晴 摄

  张三石看着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家乡完善的基础设施、美丽的城乡环境、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他心有所动,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他带着瓷胎竹编的技艺、设备、工匠和产业订单,从景德镇回到了家乡萍乡。

  据悉,瓷胎竹编是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有着“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特点,所有的工序从竹子到竹丝再到编制,全部都是靠人工来完成。所谓“百斤竹、八两丝”,一百斤竹子仅能产出八两竹丝,而一件完整的瓷胎竹编作品,从制陶开始到最终完成,需历经整整84道工序,需要一位熟练工匠将近30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是一个考验工匠手艺的工作。因为辅助工具只有一把镊子,要做到将千万根直径仅有零点几毫米、细软到几乎没有骨力的竹丝依胎成型、与瓷器严丝合缝,除力度大小的精准拿捏外,也需要工匠们心无旁骛,是一场对脑力与心性的双重考验。”张三石说道。

  工匠们正在进行瓷胎竹编准备工作。 曾晴 摄

  走进三石竹艺中心的工作室内,工匠们正在进行瓷胎竹编的制作。“在这里工作非常好,既能兼顾家庭、照料老人小孩,也有一份不错的经济收入,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江口村村民徐活平说道。

  据了解,当前已有三十余位妇女在此参与瓷胎竹编制作,这些妇女都是江口村及附近村上的村民,她们因为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职业技能,大多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如今,通过在三石竹艺中心参与瓷胎竹编制作,她们培养了一技之长,既发挥了自我价值,又赢得了他人尊重,更传承了瓷胎竹编文化,推动了瓷胎竹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三石竹艺中心。 曾晴 摄

  谈起下一步的发展打算,张三石表示,将进一步扩大瓷胎竹编产业,系统地培育更多本土工匠,带领工作室创作出更多精美的竹创手工艺品,打造“百竹园”项目,为湘东瓷胎竹编产业发展,打造湘东竹文化特色名片持续发力。(曾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