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晨报网讯 (记者 周双萍 通讯员 欧阳淘)坐在电动观光车上环游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江口村,但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游人惬意垂钓,村道洁净如新,琴声、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五颜六色的“花海”与周边的自然河道、水生植物和农田山林相得益彰,“田山相依、田院相融、田水相通”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一幅以绿色田园发展为理念、以自然风光为映衬、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现眼前,绽放着迷人风采。 近年来,湘东区着力实施“创新开放、工业强区、乡村振兴、城市提质、民生优先”五大战略,打造新型的、开放的乡村振兴创意创业示范基地,先后获评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区、第二批返乡创业国家级试点县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首批美丽宜居试点建设县等数十项国家级、省级荣誉。江口村就是湘东区大手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赣西新门户的一个缩影。 文旅相融引领乡村振兴 一幢幢整洁的独立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平整的柏油小道纵横交错,一幅幅绘画、雕塑作品靓丽抢眼……新近落成的位于江口村竹嘴上的零799艺术区,原是一片荒山,从开工到建成仅用100天,来自萍乡本土的艺术家和国内一些知名画家,抱着对家乡的热爱,对艺术的真诚和执着,陆续落户艺术区,成立艺术创作、设计工作室,开展艺术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了市、区、镇、乡文化软实力。独特而别致的艺术氛围,吸引了来自香港、湖南、江西等地区的游客慕名而来。 “零799艺术区的艺术家群体已经成为萍乡最有活力的艺术群体,得到了萍城各类文化艺术同仁的高度认可,相信在风景宜人、环境优美的江口村一定会创作设计出一大批艺术精品。”正在工作室内指导学生作画的萍乡学院艺术学院院长陈锋,对零799艺术区未来发展趋势非常看好。 61岁的农民陈云发家住艺术区旁,年轻时是一名油漆匠,耳濡目染浓厚的艺术氛围,学画的想法油然而生。短短三个多月,他天天认真揣摩艺术家创作过程,不懂就问,没事就拿着画笔涂鸦,连以前喜欢打麻将的爱好都抛诸九霄云外了。渐入佳境的他现在画的山水画像模像样,他戏称自己是“六十岁学吹鼓手”,笑呵呵地说:“我刚刚学画需要的颜料和工具都是画家们送的,现在,我只要空闲下来就拿起画笔画画,把家乡的一景一物通过自己的双手放入画中,特别有成就感。” 耕读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蓑衣、蓑帽、梨耙……农耕劳作时穿戴和使用的工具挂在墙上,路旁的书院里不时传出悠悠的古琴声和琅琅的读书声,彰显出农耕文化的气质和美感,让人感觉这既是艺术,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绿色生态环境和人文自然在这里得到了有机的融合。 年近八旬的老党员易相奇将自己的老住房无偿捐赠给村委会,以传承江口耕读文化。村委会将之改造成闲来书院,设有书法室、棋牌室、琴室、阅览室和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不断丰富村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许多村民都把空闲时来书院走走看看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一天不来就好像生活中缺了点什么。村民罗收群忙完家务便到书院弹奏古筝,“麻山镇萍兴小学的陈老师百忙之中还抽时间教我们弹古筝,我更要好好学,家里人也非常支持我,他们都夸我现在的气质跟以前不一样了!”罗收群沉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村里处处皆是赏心悦目的景点:海绵城市植物培育基地、油葵花卉种植基地、鸬鹚烟雨艺术景区……无不让人感受到丰富的农旅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乡村建设的‘主人翁’是广大群众,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广大群众,江口村能有如今的‘高颜值’,少不了基层干群付出的努力,接下来湘东区将打造江口村农旅融合产业品牌,促进乡村振兴。”湘东区宣传部副部长陈乘一语点睛。 “能人”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一栋富有古代文化特色的高“颜值”建筑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家竹艺博物馆的主人是江西省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