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建设是基层党建“一号工程”“书记工程”。为进一步增进全县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对“三化”建设工作的了解,县委组织部从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中摘编了以下应知应会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基础知识 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争创“六好”基层党组织,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发展思路好、制度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四个方面定标准、六个方面立规范、一张网络联整体。四个方面定标准:即组织设置标准化、领导班子建设标准化、经费保障标准化、活动场所标准化。六个方面立规范:即党员队伍建设规范化、组织活动规范化、运行机制规范化、服务群众规范化、工作任务规范化、党建责任规范化。一张网络联整体:即建成一张覆盖全省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基层党建信息化网络,把“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 即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将省市县调研督导发现的问题及时纳入问题清单,实行台账管理,狠抓整改销号落实。 党组织活动阵地“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 二、组织设置标准化 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员人数100名以上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员人数超过50名、不足100名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党总支;正式党员3名以上、50名以下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应当成立党支部。 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一般为5年,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一般为3年,其中,村和社区党的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为5年。 三、组织活动规范化 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支委会会议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课一般每季度安排1次。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带头参加所在党支部或党小组的组织活动。 党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 党支部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组织生活会一般以党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会议或者党小组会形式召开。党支部一般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的程序,组织党员进行评议。民主评议党员可以结合组织生活会一并进行。
党支部应当经常开展谈心谈话。党支部委员之间、党支部委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每年谈心谈话一般不少于1次。对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和出现重大困难、身心健康存在突出问题等情况的党员,党支部书记应当帮助做好心理疏导;对受到处分处置以及有不良反映的党员,党支部书记应当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四、不同领域知识点及相关要求 “三委一社”:即村(社区)党支部委员会、村(居)民委员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五室两站两中心”:即党员活动室、村民理事室、扶贫工作室、警务室、卫生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退役军人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利用农村祠堂、村组空置老房、闲置村小等场所,依托以文化广场和幸福食堂为中心的整合农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妇女、儿童、青年之家、“法律讲堂”“四点半课堂”“云讲堂”“村史馆”“道德红黑榜”“好人榜”等资源,为群众提供开放式、便于群众开展活动的场所。 发展党员:以发展致富带头人、在外成功创业人士、青年党员为重点,每个村原则上每两年发展1名35岁以下年轻党员,并按照上年度发展计划指导数的2倍以上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