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从2019-2020年度全市“五年新跨越”总结表彰大会上传来好消息。国家税务总局萍乡市税务局被评为2019—2020年度全市“五年新跨越”工作优秀单位,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颜艳辉荣获“优秀个人”。自市委、市政府召开深入推进“五年新跨越”工作部署会议以来,市税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优惠政策落实要给力、“非接触式”办税要添力、数据服务大局要加力、疫情防控工作要尽力的“四力”要求,为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税务力量。 不折不扣落实优惠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创业活力 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对标市委、市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纾困12条、金融支持经济增长18条、促进房地产发展10条等措施,迅速出台《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16条税收政策措施》,强化网格化管理,层层压实责任,持续改进宣传辅导,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地落细,让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直接惠及市场主体。今年以来累计新增减税降费4.93亿元。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强化改革发展财力支撑 既不折不扣落实好减税降费,确保该减的减到位,该降的降到位,该缓的缓到位,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又做到该征的征上来,该收的收上来,保障抓“六保”促“六稳”所需的财力。将萍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地反映在税费收入的量增质优上。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强化监管措施,堵塞征管漏洞,精准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积极扶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健康发展,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进行引导和规范,做强税基、培育税源。 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打造萍乡“四最”品牌 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拓宽“非接触式”办税渠道,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办税缴费实现了政策“码上可知”、咨询“线上可答”、业务“网上可办”、操作“掌上可行”。全市“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业务占比达到70%,较疫情之前提升23%,网上申报比率高达90%,居全省第二位,代表全市服务窗口接受了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集中采访。全市新增“税银通”贷款4.94亿元,帮助654户诚信纳税企业缓解融资难题。平均办结正常出口退税时间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压缩到4.02个工作日。严厉打击“假企业”“假出口”“假申报”行为,推进打虚打骗专项行动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遏制虚开骗税违法犯罪蔓延势头,营造公平正义税收秩序,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支持全市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积极发挥增值税发票优势补链延链固链,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减轻外贸企业资金压力,全力支持我市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精准引导供需对接“补链”,运用增值税发票大数据开展分析工作,既精准定位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又发挥数据搭桥左右。引导上下游、产供销对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全力支持外贸出口“延链”,认真落实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等工作部署,大力推行无纸化退税申报等便利措施,持续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搭建企业与税务部门的直联渠道,为企业提供精准帮扶。有效稳定外商投资“固链”,认真落实外商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积极服务“一带一路”,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为“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来我市投资提供便利,有效发挥税收政策稳外资效应。 彰显税收政策引导作用,服务全市“六稳”“六保”大局 积极落实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政策以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企业群体就业的税费优惠政策,助力稳企扩岗、保居民就业;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困难行业和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落实《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指引》,认真实施环境保护税法、耕地占用税法、资源税法,进一步做好水资源改革试点工作,助力兜牢底线、保基本民生,深化减税降费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大力巩固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深化“银税互动”,规范和优化税务执法方式,助力纾困解难、保市场主体;全面落实农、林、牧、渔业减免税优惠政策,落细农产品流通环节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购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和免车船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助力稳产稳供、保粮食能源安全;运用税收大数据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分析,助攻企业发力“双循环”,助力疏通畅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提高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助力脱贫攻坚和文明创建 落实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和《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指引》,深入做好本系统定点扶贫工作,切实保障扶贫力量和资金资源投入,市局荣获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连续4年在市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中评定为“好”。全力支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帮扶3个社区,积极主动落实帮创任务,赢得市创建办和社区干部群众的点赞和好评,牵头帮创的凤凰山社区入选全国文明社区。 荣誉既是肯定也是鞭策,全市税务系统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抓好全面从严治党、继续做好减税降费、组织收入、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继续做到心无旁骛抓工作,埋头苦干促发展,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充分展示积极作为,为实现“五年新跨越”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