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叶冠群报道:开启高端科技型产业发展新格局、老旧小区摇身一变“网红小巷”、全域旅游发展势头正旺……这是记者近日在安源区所见到的场景。 安源,正以打造新能源“动力谷”和中国医疗芯片“硅谷”为目标,以“妈妈式”服务为抓手,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轮驱动”,奋力谱写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妈妈式”服务 让安源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走进安源工业园,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紧张忙碌的生产场景,无不在向大家展示着安源经济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景象。 总投资30亿元的西人马智能医疗芯片产业园,从项目落地到正式开工建设,安源区始终秉承热情周到、便捷高效、勤勉务实的理念,竭诚为项目提供“妈妈式”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 安源区重点引进项目江西天佑智能半导体,从建设到试投产仅用80天,建成了300条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IC智能半导体先进封装生产线。 位于康庄路的复襄公社,立足于“一平台两基地”的战略构想,以基金+基地、智本+资本、上海与萍乡区域联动的一种新模式,将上海的优质资源引入萍乡,以资源共享的模式孵化中小微型企业成长。 目前,复襄公社已入驻70余家企业,主要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互联网+等企业为主,孵化就业人数超三百人。 大学生黄清说,之所以来复襄公社,正是看中了这里有专业的运营团队,还有很好的管理运营理念,能够学习到专业的创业知识,让自己创业的时候少走弯路。 这一个个项目落户安源,稳步发展,是安源“妈妈式”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安源区把引进高端科技型企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致力于培育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产业。采取“高科技企业+完整产业链+规模专业园+政府推动”的发展模式,为产业聚集发展搭建平台。 同时,努力为投资者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让安源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 旧貌换新颜 老旧小区成了“网红小巷” 粉刷一新的楼房,木质休闲长廊,宽阔的健身广场,富有艺术气息的文化墙……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感觉更加舒心。 作为萍乡最老巷道之一的杨家巷,为解决该社区公共空间不足、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八一街以“看变化、新风尚”为主题进行全方位改造。 通过路面硬化、雨污分流、墙体粉刷、楼面保温、屋顶防水、规划车位等一系列工程改造之后,杨家巷摇身一变,成了“网红小巷”,吸引众多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打卡,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也连连点赞。 “通过小街小巷改造提升,不仅环境变美了,我们生活出行也更方便了。”居民彭友明兴奋地说。 近年来,八一街精准定位,以民生实事为抓手,结合城市历史和人文,对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提升。通过清除杂物、美化墙面、捆扎电线等一系列举措,让背街小巷更加干净整洁。 “钉钉平台”在人们的印象中主要用于单位、企业考勤和网络会议等。 东大街新建社区与时俱进,将该平台与社区治理有机结合,让居民足不出户了解辖区动态及反馈问题。 通过推出宣传信箱、巡路日记、群直播、便民服务等,社区居民可以查看相关服务政策,如果遇到问题还可以在群内反馈,也可以在民情反馈功能中反馈问题。 此外,采用钉钉M2S实现无人前台呼叫,极大方便了群众,开启了“数智安源”社会治理新模式。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安源区将持续发力,不打折扣改造好、完成好,为市民打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 多产融合 为全域旅游注入新活力 今年“十一”黄金周,总投资25亿元,规划占地6310亩的萍乡·凯光新天地生态旅游区项目一期开园迎客,吸引30万游客,一跃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据了解,凯光新天地生态旅游区导入“文旅+康养+田园”的“旅游+”发展模式,形成“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生态娱乐休闲”三大版块,努力将其打造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后花园”。 2017年7月,萍乡耗资22.5亿元对南正街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南正街,实现了历史与当代的衔接。 如今,南正街将萍乡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地方特色和现代商业有机融合,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文化展示、休闲购物、美食娱乐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商业名街。 创业在安源、居住在安源、旅游在安源,一幅优美、宜居、生态的美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众志成城谋发展、凝心聚力抓项目、担当实干优环境,安源,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绿色崛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