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青山镇 查看内容

安源:感恩好政策 脱贫户有了“致富经”

2020-11-14 09:50|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大江网萍乡频道

摘要: 脱贫户谭中华正在采摘柚子(大江网记者李小涛 摄)脱贫户朱增义正在检查蜂箱(大江网记者李小涛 摄)  (李小涛)报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近年来,安源区青山镇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 ...

脱贫户谭中华正在采摘柚子(大江网记者李小涛 摄)

脱贫户朱增义正在检查蜂箱(大江网记者李小涛 摄)

  (李小涛)报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近年来,安源区青山镇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

青山镇温盘村风景秀丽(大江网记者李小涛 摄)

  “输血”和“造血”相结合 贫困村华丽蜕变

  走进青山镇温盘村,溪水潺潺,如同置身画廊。干净整洁的村道,设施完善的文化广场,漂亮大气的乡村民居,家家户户的彩绘墙充满文化气息……

  如今,这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温盘村如何发生华丽嬗变的呢?在推进整村脱贫方面,该村利用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政府各部门倾斜扶贫的项目专项资金,对整村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进行了大范围改造。

  此外,建设了村卫生室、文化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和多个村民活动广场,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同时,确立发展“农业生态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产业等,力推乡村集体经济逐年壮大。

  “自从发展特色产业后,很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17年村集体经济从2千元增长到4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预计达60万元。”温盘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林伯宪说。

  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方面,温盘村通过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引进和扶持驻村企业、培育村致富带头人等,带动困难群众发展家庭种养。

  记者见到谭中华时,他正在打理果园。“我通过养羊、种柚子,2016年成功脱贫,去年,家庭收入达8万元。”谭中华介绍。

  谭中华说:“现在路边安装了路灯,新建了多个健身广场,成为大家休闲的好去处,乡亲们也都住上了漂亮的楼房。”

  乡村美起来了、百姓富起来了,给当地干部群众带来满满的自豪感、幸福感、获得感。

脱贫户吴检明正在喂鸡食(大江网记者李小涛 摄)

  脱贫户变养殖达人 荒山变农场

  喂食、小鸡防疫、整理山坡、准备售卖的散养鸡……每天天还未亮,青山镇光辉村2组脱贫户吴检明就开始忙活,精心照料山坡上养的鸡。

  “我养的这些鸡虽然只能长到三斤左右,但均是在山坡上散养,肉质爽滑可口。”吴检明说。

  今年44岁的吴检明看上去矮矮瘦瘦,背稍微有点驼。这是因为他小时候患病,导致脊柱变形,落下终身残疾。父亲很早过世,母子俩相依为命。

  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吴检明并没有因此而“等、靠、要”。做过厨师、流水线工人、搬运工,还到广东的养鸡场打过工,想过很多赚钱的路子,但只够一家人温饱。

  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2018年,吴检明从广东辞工回到萍乡。

  “得益于好政策,回家后,帮扶干部了解到我有养殖经验,特意和村委会协调了一间200平方米的废弃厂房给我当养殖场。那一年,我家也顺利脱贫了。”吴检明说。

  这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2019年,他利用现有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当年卖散养鸡就卖了13万余元。

  在谈及如何熟练掌握养殖技术时,吴检明介绍,一方面是他在广东学习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向养殖专家请教或是网上学习鸡苗防疫知识等。

  今年4月,废弃的旧厂房已经无法满足吴检明的养殖要求了,帮扶干部又和村委会协调,让他搬到了后面的荒山上。

  这下,他的鸡销量更好了,由于都是散养,特别受消费者青睐。3个月前,第一书记王赣萍还专门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帮助吴检明销售土鸡。

  吴检明信心满满:“今年,我养鸡预计纯收入能达到18万元。明年,计划买一辆皮卡。将来,我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并在山上开办农家乐。”

脱贫户钟芬英正在打理家务(大江网记者李小涛 摄)

  脱贫有门道 致富有路子

  “这是我们的新产品,您要不要试一下。”记者见到青山镇乌石村的钟芬英时,她正在向顾客介绍店里的产品。如果不是近距离接触,难以想象这位经营着一家35平方米店铺的老板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钟芬英的丈夫是个孤儿,家里只有一间破旧的小屋,他们结为伉俪后,也一直都是住在钟芬英娘家。

  2017年,丈夫家这间破旧小屋始终熬不过风雨的洗礼,倒塌了。也是这一年,钟芬英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丈夫打工的收入只够养活两个孩子,那一年,帮扶干部号召各界爱心人士,为钟芬英家修建了一栋新房子。

  钟芬英无比感动,她明白,只有自力更生,将家庭生活越过越好,才是对大家最好的回报。

  自此,她开始寻找挣钱的路子。通过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后,她开始做起了电商,并慢慢积累起了自己的第一桶创业金。

  2019年11月,她开了一家15平方米的实体店,由于生意越来越好,今年7月,她的店面规模扩大到35平方米,年收入有10万元。

脱贫户朱增义(左一)和邻居在新房子门前唠家常(大江网记者李小涛 摄)

  身残志坚勇创业,致富不忘助乡邻的“追花人”朱增义,是温盘村的脱贫户。

  他2岁时因脊髓灰质炎致右腿残疾,早年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便辍学了。

  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朱增义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自此,他的命运开始转折。

  朱增义家地处山区,虽然腿部残疾,但他不愿“坐以待毙”。他说:“我只要能吃苦、肯劳动,就一定能养活自己。”

  他虽不能下地劳作,但是干起了畜牧业,靠养殖鸡鸭、牛、蜜蜂等维持生计,最后成为了村里的养蜂达人。

  通过帮扶干部帮扶和自己努力,他家里欠的账全部还清了,还新建了一栋90余平方米的新楼,并买了小轿车,儿子也娶了媳妇,一家人其乐融融。

  朱增义说:“我现在脱贫致富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帮扶干部的大力帮扶,今后,我也会尽己所能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一直以来,青山镇通过整合各方资源,走出了一条多措并举的“造血式”扶贫路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