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安源区五陂镇林业分场三湾社区居民王枝为家,了解她含辛茹苦将1岁多的侄子抚养长大、送进军营的感人故事。 2001年,王枝为丈夫的哥哥突遇车祸不幸去世,之后大嫂改嫁,留下1岁多的儿子小宇。看着可怜的孩子和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公公婆婆,王枝为伤心不已。“妯娌改嫁了,公公身体不好,婆婆要照顾公公,还要照顾孩子,肯定吃不消。”一向勤劳朴实、坚韧善良的王枝为擦干眼泪,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将侄儿当儿子养。 养育一个孩子的艰辛世人皆知,何况是两个?2002年10月,王枝为的儿子出生。2个月后,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侄子小宇发烧到39℃,而此时丈夫正在红旗煤矿上班。为了不耽误侄子的病情,王枝为将儿子托付给家婆,自己抱着2岁的小宇急忙赶往4公里外的诊所。好不容易来到诊所,医生已经下班。王枝为只好找到医生家,开了药、打了针已是晚上11点。医生见天下起了雨,便好心地说:“这么晚没车了,又下雨,我骑摩托车送你们母子回家吧?”王枝为感激地说:“太谢谢啦!他不是我儿子,是我侄子,他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了。”医生听闻感动地说:“哎呀,想不到是你侄子!你真是个万里挑一的好婶婶。” 转眼间,小宇要读书了,学校离家有将近5公里远。从那时起,王枝为每天坚持中午送饭给小宇吃。第二年,王枝为儿子也读书了,就送两份,一送就是4年。“那几年,除了节假日,不管我上不上班,我每天3次往学校跑,早上送上学,中午送饭,晚上接回家,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头两年我骑自行车,后来条件好些就骑摩托车。”王枝为说,那些年里,她找工作都是找离家近的,目的就是便于照顾家人。 都说一碗水难端平,王枝为却是例外。自己孩子吃啥穿啥,侄儿就吃啥穿啥。她说:“兄弟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要平等对待,不能有差别。这些年,都是我在照顾他,他也愿意亲近我,遇到什么事都愿意跟我说,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就跟亲母子一样。” 2018年7月,五陂镇开展夏季征兵,高中毕业的小宇知道后,与王枝为夫妇商量:“叔叔、婶婶,今年我已经18岁了,现在正是征兵季,我想去当兵,锻炼自己,等将来退役回乡,我再好好报答你们的恩情。”不久,体检成绩出来,小宇各方面都符合要求,被正式批准入伍。在送侄儿前去军营的当天,王枝为流下了欣慰的泪水,王枝为说:“小宇,我不求你能报答我们,只希望你好好锻炼自己,成为一个于国于民有用的人。”近两年来,每次接到小宇的电话,就是王枝为最开心的时刻,因为王枝为知道侄子惦记着她。她在电话里除了嘘寒问暖,还经常鼓励侄子在兵营要遵守军纪、多学知识、好好锻炼,争取为国家多作贡献。 如今,王枝为的儿子正在读职业中专,女儿在读小学六年级,自己也在一所学校找了一份生活老师的工作。婆婆每月有2000余元退休金,老公也没闲着,一家人的生活宛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王枝为说:“只要孩子们能够平安健康地长大,成家立业,我就高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说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