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塘村位于湘东区湘东镇西南端,距湘东城区3公里,土地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50亩,闲置耕地240亩,山地面积1410亩,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共1104户,3523人,党员79人,其中劳动力2152人,从事行业主要为外出打工、萍乡陶瓷产业基地工业园务工、种养殖、经商等。近年来,泉塘村利用闲置厂房、土地资源优势、荒地资源等优势,利用多方资源,着力下好村级集体经济一盘棋。2019年泉塘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5万元,从昔日后进“薄弱村”华丽蜕变为村级集体经济先进村。 加强党建引领,注入红色基因 建强班子,锻造“主心骨”。该村将提升基层带头人队伍的活力和凝聚力作为提升组织力的关键,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支部班子。2017年,镇党委先后选派3名优秀干部到村(社区)任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发挥“尖兵”力量。同时,注重从村内的优秀人才中选党员发展对象,注重向懂科技、能带头致富、愿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的优秀分子倾斜,注重向有文化的优秀青年、退役军人倾斜,注重向有经济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培养前途的村干部倾斜。经过挑选,培养了3名年轻干部作为发展对象,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 发挥地理优势,合理开发资源 认清村情,因地制宜。泉塘村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将没有经济收益的林地、荒地这部分资源,采取租赁经营的方式将闲置资源租赁给有实力的老板进行连片开发,提高土地经营效益,给村集体带来租金收入。其中,2015年以每年420元/亩的价格将400亩耕地租给苗圃基地,村级收取20元/亩的流转管理费用;2018年,引进光伏发电企业,以每年120元/亩流转荒山1000亩,其中20元/亩收取流转管理费。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8万元。找准路径,用活荒地。因泉塘村原有集市摆在樟太线沿线,每月3次造成交通严重堵塞。为缓解交通拥堵,村“两委”在泉塘九组靠近樟太线位置征收荒地5亩,建成泉塘农贸市场发包给专人管理。此举不但方便村民生活,还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55万元/年。 依托固定资产,激发招商活力 盘活闲置资产,开好“创收”良方。泉塘村是传统型老旧工业村,有空置厂房5个。村级“两委”班子依托这些老旧厂房“走出去,引进来”,2019年共引进科远陶瓷有限公司、天欣瓷业有限公司、界头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目前已有2家正式投入生产,预计可解决本村劳动力60余人。按照湘东镇招商引资奖励相关政策,落户企业产生税收后可进行分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泉塘村老校舍位于新建小学对面,与新校舍隔路相望。依托这个有利位置,村“两委”引进尚艺艺术学校入驻老校舍,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另外还有村部办公楼两个店面每年租金收入5千元。 案例启示: 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是前提条件。要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把有经营头脑、有奉献精神、有群众基础的农村优秀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创新经营能力,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确立发展思路是成功的基础。因各村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自身优势和劣势不一样,地域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扶持是坚强后盾。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或部门大力扶持从而促进本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