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笑报道:最近村上都议定了什么重点工作,建设了哪些项目,钱都花在哪儿了,发展的党员有谁……在芦溪县南坑镇山田村的公开栏,党务、财务、村务中应该公开的事项,一应俱全,清晰明了。前来办事的村民易石华高兴地说:“现在村上的‘家底’晒出来了,大家的心里也敞亮了,对于村级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 山田村是南坑镇推行“阳光村务”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镇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为抓手,从群众最热切关注的“三务”公开为切入点,着力打造“阳光村务”,进一步规范基层权力运行,让群众真正看得见、看得全、看得懂、能监督,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保障了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 建好阵地 晒出“明白账” 以前在公开栏的公示事项,有的信息避重就轻,有的拍照后撤掉,有的经风吹日晒老旧破损……村务公开普遍存在不规范、不全面、不到位等问题。为更大程度提高“三务”公开覆盖面,让群众清晰直观地看到公开内容,南坑镇按照“规范、实用、便捷”的原则,对各村(社区)公开栏进行统一规范制作并放置在醒目位置,确保硬件设施逐步规范到位。同时,该镇还采取“线下+线上”的新形式,不断丰富“三务”公开载体,充分利用LED显示屏、村民微信群等实现多角度同步公开,不断推进村级事务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针对以往公开内容方式随意化的问题,该镇在19个村(社区)全面推行月公开制度,明确划定了村级财务收支、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基础设施建设、党费收缴、发展党员等30余项“三务”公开内容,各村再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细化具体公开清单,并将公开后的相关资料装订成册归档,使村民能随时查看、随时质询。“村级事务的规范公开,让群众心中有了‘明白账’。”在农村工作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廖小群对此颇有感触:“这对村干部是一种约束,更重要的是让群众放心。” 完善制度 织就“监督网” 为确保“三务”公开的规范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南坑镇紧盯源头,以村级廉洁工作平台为载体,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了村务监督规范化模式,从根源上有效解决“谁监督、监督什么、如何监督”等问题。 该镇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部分村(社区)监督力量薄弱、监督乏力的问题,在各村(社区)成立村级廉洁工作平台,通过民主选举、志愿服务的方式聘选了监察联络员、村务监督员、民情收集员、廉洁宣讲员等基层监督队伍。同时,该镇专门建立业务培训机制,定期对纪检委员监察联络员、村务监督员等开展业务培训和“一对一”指导,提高监督队伍工作能力,使其充分发挥基层“探头”作用。根据已制定的“三务”公开清单内容,该镇纪检部门还采取集中督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对“三务”公开工作进行常态化监督,确保“三务”公开全领域、全方位、全透明公开,有效杜绝“微腐败”的土壤在基层滋生。 “现在我们每月都能看到村里的村务公开,评定低保、村级各项大小事务我们全程参与监督,真正做到了透明化和制度化。”妙泉村务监督员巫兵发自内心地感叹。 群众参与 “架”起“连心桥” “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使用情况公示还要再细化、写得具体一点。”“村民们都建议新农村点多安装几个健身器材……”在南坑镇金钩湾村“两委”班子会议上,群众监督员吴志坚和贺克中诚恳地提出建议。 近年来,为进一步扩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该镇通过严格程序、科学指导、规范操作等方法步骤,强力推行群众监督员制度,目前已在全镇19个村(社区)推选了38名政治素质高、作风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熟悉农村政策的群众监督员,全程参与并认真监督村级重大决策及实施过程,对村财务收支情况、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等定期进行检查审核,征求群众意见并对村“两委”提出合理化建议。 今年以来,南坑镇各群众监督员共向村“两委”提出意见建议50余条,在村务公开、低保申报、精准扶贫、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群众监督员有效发挥了“连心桥”作用,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村级管理的积极性,确保了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 现如今,南坑镇阳光村务的规范实行,使公开由“让看什么看什么”转变为“想看什么看什么”,村务公开不再是“水中月、镜中花”,一组组“明白账”让党员群众的关系更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