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生态环境 查看内容

萍乡上栗:让“绿水青山”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

2020-11-23 14:11| 发布者: cs小编网网| 评论: 0|来自: 萍乡生态环境

摘要: 清晨的“泉之源”田园综合体在阳光的照耀下微波粼粼,达塘水库边正晨练的人们在口号声中锻炼身体,曾经满是水葫芦、废水横流的臭水塘如何变成一个景色怡人的网红打卡地?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三个村的抱团发展共建田园 ...
      清晨的“泉之源”田园综合体在阳光的照耀下微波粼粼,达塘水库边正晨练的人们在口号声中锻炼身体,曾经满是水葫芦、废水横流的臭水塘如何变成一个景色怡人的网红打卡地?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三个村的抱团发展共建田园综合体,更是上栗镇党委、政府的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

      上栗镇“泉之源”田园综合体位于上栗镇泉塘村、达塘村、水源村三村交界处,辖区内交通便利,萍洪高速贯穿南北,新达公路和新坊公路横穿东西,三村共有农户2000余户,人口1万多人。三村因达塘水库而相连,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有农田4000余亩,林地6500余亩。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污水乱排、无序管理导致严重的水生态污染,“臭水塘”成了村里的一块“心病”。自2018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上栗镇党委、政府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3个村的村民小组或屋场中召开“屋场贴心会”,听取意见建议,反复论证,将“心病”搬上桌面,掰碎了、聊开了,确定了3个村“统一规划、联村治理、联村建设、抱团发展”的发展思路,采取“党支部+运营公司+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打造现代田园综合体。通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达塘水库为中心,依托周边泉水,田园等良好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大力整治村庄人居环境,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水稻、油菜、蜜桃、蔬菜、桑葚、小龙虾、肉兔、牛蛙等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泉之源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集生态种植、农事体验、研学旅行、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乡村旅游地,通过发展乡间经济、网间经济、夜间经济,打造上栗县乡村振兴示范区、赣湘合作旅游集散地、花炮产业转型升级示范点,积极探索实践“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同步,“一产、二产、三产”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基础建设改条件
      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三村主动担当,形成合力,多次召开屋场贴心会推行环境整治工作,以人居环境为主题,提高群众对人居环境的认识,三村建立的可回收垃圾有奖兑换绿色银行的制度,最大限度保障了资源再利用。借助达标村创建东风,积极发挥群众积极性,大刀阔斧地对辖区内危旧空心房、乱搭乱建、旱厕等进行拆除,对垃圾和散葬乱埋等进行整治和清理。截止目前,三村共拆除危旧空心房193栋,拆除旱厕62处,拆除废弃的猪牛栏舍49处,拆除乱搭乱建45处,清理各类垃圾16000余吨,整治散葬乱埋35穴。三村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拓宽道路4.5公里,白改黑12.8公里,特别是新达公路的改造,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从以前的“落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到走上平坦舒适的柏油路。同时加大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改600亩的高标准农田,新修1.5公里平坦的机耕道,修缮37条三面不泥的畅通水沟,修缮5条清彻见底的小溪,改造9口碧波荡漾的山塘水库。


      景观提升优环境
      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大多整治整理出来的空余或闲置土地,只有进行提升改造才能保持长久效果,三村通过屋场贴心,收集群众意见,对屋场、空余地块或闲置土地等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等提升。泉塘村泉塘基屋场、坳下里屋场、塘尾上屋场,达塘村廖家湾屋场、青石湾屋场,水源村龙洞山屋场、水坡里屋场等进行整治提升,并做出了人居环境整治示范作用,老百姓出门就可以跳广场屋,家门口就有一个活动广场。据统计,三村绿化面积达37000平方,植大株树苗7000余株,小苗150000余株,安装路灯370余盏,美化墙体42000余平方,房相改造370余户,整治屋场51个,建小型活动广场9个,泉之源田园综合体1个。


      发展产业创收益
      如果说乡村振兴农村基础建设是保障,那么产业发展则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发展农村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才能真正让老百姓致富。三村近年来成立合作总社,由总社带动合作分社,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现有200亩秋水蜜桃、70亩桑葚、50亩龙虾、30亩青蛙等种养基地和1000亩油菜基地等产业,累计流转土地900余亩,林地3000余亩,带动周边375户农户受益。通过整合泉之源周边退出花炮企业厂房资源,鼓励和引导8家退出花炮企业成功转型为康泰循环农业、杨岐铺子、杨岐人家、利诚商行等从事绿色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在推动上栗花炮传统产业转型中走出了一条先行先试的道路,不仅让原花炮从业人员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更带动了周边14户贫困户月增收2000元,切实保障了当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文旅融合助发展
      近年来,通过深化赣湘合作,在文化、生态旅游多边合作创造条件,强化赣湘两地沟通交流,形成共建共享有效机制,互相支持发展,共商两地协作共赢,促进实施了乡创研学、时光餐饮、动感单车、水上游船等一批项目,打造了“小西湖”、桃园、千亩油菜、桑葚等一批旅游景点和农旅休闲观光基地。美丽生态和开明开放的文明乡风,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自开放以来,“泉之源”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水上游船项目”在短短两个月内回本,为3个村新增集体收入18万元,合作社110户农户平均分红近2500元,壮大了集体经济,直接年增收10万元以上,百姓年人均增收达2000元,做到了让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乡村振兴总目标,实现了三村的乡村振兴中国梦。成为名副其实令人向往的诗意家园,赣湘合作旅游观光的集散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如今游人如织的“泉之源”见证了上栗人民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斑竹村,通过对红色、绿色资源的整合,促成了绿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相互融合,让这个红色的村庄实现了绿色的崛起,映照出上栗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坚定决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上栗镇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紧密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举行一场场“屋场贴心会”,用心用情与群众交流,宣传党的政策,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找准问题,精准施策;开展一次次入户走访,走进寻常百姓家,消除分歧、化解矛盾,稳定了发展大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上栗镇党员干群深深懂得绿色发展的硬道理,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绘就高颜值、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