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上栗县 查看内容

上栗: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

2020-11-27 13:35|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大江网萍乡频道

摘要: 村民在制作挂面(记者邓敏 摄)杨岐乡三木花草现代农业园(周莹 摄)   记者邓敏、实习生周莹报道:初冬时节,行走在上栗县沃野乡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应俱全的基础设施、畅通舒美的乡村道路、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
村民在制作挂面(记者邓敏 摄)
杨岐乡三木花草现代农业园(周莹 摄)

   记者邓敏、实习生周莹报道:初冬时节,行走在上栗县沃野乡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应俱全的基础设施、畅通舒美的乡村道路、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传入耳边的是乡亲们由衷地感叹:“现在日子真不错!”上栗县正以乡村振兴为契机,让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

村民在楚山村蔬菜基地务工(记者邓敏 摄)

  打造传统手作美食之乡 让产业实现集约化发展

  和面、醒面、盘条、绕条……在上栗县长平乡手工挂面扶贫车间内,工人们遵循着传统手工艺,正有条不紊地生产挂面。

  见到记者一行,一位中等身材的男人迎面走来,细致地介绍这个工厂的由来及挂面生产工序,他就是这个车间的主人张术海。

  “父母一直都是做挂面,因此,对于挂面的生产工艺我也非常熟悉。”张术海说。

  张术海介绍,早些年他自主创业,做起了花炮行业,2018年,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开始转型,重新发展挂面产业。

  “为了生产出更优质的挂面,我将自家小作坊搬到了山坡上的生产车间,这里山清水秀,生产环境非常优越。”张术海信心满满地说。

自然风干的挂面(记者邓敏 摄)

  搬到山坡上后,张术海又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将挂面工厂打造成“扶贫车间”,6名工人中有5人是脱贫户,他们每人每月有2700至3000元收入。

  张术海说:“现在,我们挂面的销量非常可观,通过电商平台、线下订单等形式销售,今年1至11月,产量近90吨。”

  除挂面外,长平乡还依托当地手艺人的优势,发展老月饼、冻米糖、酸枣糕等上百种特色食品,被当地群众誉为传统手作美食之乡。

  近两年来,长平乡为52家食品作坊办理了家庭小作坊食品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生产的食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

  记者了解到,2019年,长平月饼累计增收6000余万元,长平挂面增收300余万元,长平黑山羊增收500余万元。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下一步,长平乡将以打造“特色手作美食+市井文化体验”特色示范村为契机,推动传统手作食品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桐木镇小埠村社会运动场(记者邓敏 摄)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走进桐木镇楚山村,一座壮观的古式城门映入眼帘,踏进城门,金水河蜿蜒而下,两岸绿树成荫,沿河周边修葺一新,成为了村民的休闲中心。

  近两年来,村“两委”充分挖掘楚山村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把村民捐赠的民房改造成楚文馆,把荒地开辟成楚文广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这里原先是一片荒地,2018年,村里把荒地打造成楚文广场,周边村子的人都喜欢到这里来健身。”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欧阳辉茶感触颇深。

  欧阳辉茶说,每到傍晚,有300余人来这里跳广场舞,每逢中秋、重阳等节日,广场上还会举行文艺汇演。

  筑巢引得金凤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的同时,楚山村引进外商,流转土地500亩,建成蔬菜基地,吸纳100余名本村及周边村民务工。

楚文广场一角(记者邓敏 摄)

  不仅如此,还有湖南客商依托楚山村夜宵经济,发展水产养殖。

  “楚山田螺、龙虾等深受食客喜爱,许多外地游客都喜欢来这里吃夜宵,我们村6户村民的夜宵店,每户营业额一天最高近7000元。”楚山村党支部书记黎汝友告诉记者。

  黎汝友说,下一步,村“两委”还将继续挖掘特色美食,打造楚山美食街,发展餐饮产业,振兴乡村经济。

楚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上栗县 供图)

  与楚山村毗邻的小埠村原先基础设施薄弱,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2019年,村“两委”斥资300余万元建设社会运动场、亲子乐园等。

  小埠村第一书记何宗金说:“我们从体育健身入手,开辟荒地,建设一个社会运动场,全天24小时对村民免费开放。”

  记者了解到,社会运动场的建成不仅为村民健身锻炼和学生课余运动提供了好去处,还成为了上栗县开展体育赛事的交流场地。

  休闲广场、农家书屋、社会运动场、文艺汇演……一项项惠民工程让群众的业余生活不断丰富。

杨岐文体广场(上栗县 供图)

  打造公园式乡村 让群众有一个“五星级”的家

  宽敞整洁的沥青公路,白墙青瓦的特色民居,风光秀丽的绿水青山……走进杨岐乡南源村,展现出来的是一幅环境优美的生态画卷。

  沿着平坦的柏油马路从村部驱车10余分钟,一个三木花草现代农业园呈现眼前,园内各式各样的盆景花争妍斗艳。

  目前,三木花草现代农业园已形成集高品质花卉种植、种苗研发繁育、创业孵化等环节的产业集群。

  “美丽新农村的建设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把环境变得更好,吸引更多游客来感受乡村美景。”南源村第一书记文建说。

  随着南源村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村民们纷纷念起“生意经”,依托自家房屋办起农家乐,生活越来越好了。

  如今的杨岐乡,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公园式乡村比比皆是……在岐山栗水间,在红土地上,上栗县正奏响宜居美县的华彩乐章。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