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桐木镇的周自根是一名乡村医生,多年来,他默默地奋斗在乡村医疗卫生和关爱残疾人事业第一线,用自己残缺的身躯给无数残障同胞送去温暖和关爱。 患病致残立志学医救人 今年39岁的周自根在5岁的时候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由于家庭贫困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落下残疾。但聪明的他在9岁那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上栗县残联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能够获得免费矫治手术的机会。后来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他先后做了3次免费矫治手术,手术的成功让他重新站了起来。 矫正手术的成功让周自根萌发了学医治病救人的想法。他想让更多和他一样因为家贫得不到救治的人也能接受好的治疗。初中毕业后,周自根本想继续读中专学医,但哥哥也同时考上了大学,贫困的家庭让他不得不放弃学医之路,转而学厨赚钱补贴家用。学习厨艺对于常人都已十分艰难,更别提对一个有腿疾的孩子。其中的艰辛只有周自根自己清楚。 苦练钻研终练精湛医术 三年后哥哥大学毕业,深知弟弟为家里的付出,于是接过弟弟手里的爱心接力棒,赚钱供周自根学医,完成儿时梦想。1996年,周自根拜师县中医院中医主治医师柳晓春学习中医。 学医仅凭浓厚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悟性和坚强的毅力。周自根心中有梦,还有哥哥的支持,所以格外的努力。他虚心请教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深受跟班医师的青睐和肯定。3年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证。第二年便开始在桐木镇洪东村卫生所执业,至今已有20年。 仁爱之心守护一方乡邻 2018年,桐木镇启动了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周自根深知残疾人是一个渴望被理解、尊重、关心的群体,所以立刻报名成为了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一员。他相信这项政策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暖心和实惠。然而,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开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 村民周新玲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6口,有3位患有听力障碍,是重点关注的签约对象,但是团队多次去她家商量签约都没能成功。后来周自根才知道,服务团队中没有人会手语,产生了沟通障碍,而自己恰好到她家走访慰问过,了解她家的基本情况和实际困难,此前还帮助她小儿子争取过人工耳蜗免费植入。所以,周自根决定亲自去她家,并用简单手语向她耐心讲解签约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在这之后,周新玲真正知道服务团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她和她的家人好,终于同意了签约。 “对于比较顽固的(残疾人),就多去几次,逢年过节,送一些物资给他们,在闲聊过程中把政策当礼物送给他们。”这是周自根和团队分享的沟通秘诀。 他从来不因为自己是残疾人而感到自卑,相反认为这是自己开展工作最大的优势。“因为我是残疾人,所以更了解他们需要什么,而我又是残疾人专职委员,所以很熟悉政策”。 残疾人家庭负担更重,患病风险更高,开展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就近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和康复服务需求。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不被理解到深受欢迎,周自根团队付出了很多努力。在村民和残疾朋友口口相传下,服务团队越来越受到残疾朋友的欢迎,无论是上门签约还是定期履约,再也没吃过“闭门羹”。 “我目前负责了洪东村8个组的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周自根拿着厚厚的一沓承诺书文件给记者介绍到。 “签约不是目的,是为了履约我们的责任。”周自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周边村民尤其是残疾人朋友带去温暖,带给了乡邻无限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