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的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石板村,放眼望去,一幅美丽乡村画卷铺展开来:宽敞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整洁漂亮,绿树掩映下的小村庄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人们谈论着脱贫后的日子,话语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近年来,安源镇瞄准靶心、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聚焦“两不愁”,产业扶贫拓宽致富路 300余只鸡在后山岭上满山觅食,几只白鹅混迹在鸡群里踱着方步,数不清的小龙虾在门前池塘里扑腾,橘树、柚子树、枇杷树郁郁葱葱……家住石板村的刘永萍正穿梭在自家的后山岭上和租赁的水塘旁,不停地忙碌着。 “我能脱贫,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刘永萍喜笑颜开地说道。2016年,刘永萍一家因病致贫,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第一书记王海靓多次鼓励和帮助他,了解他的需求,带着刘永萍办贷款、学技术、办执照、争补贴、拓销路,如今刘永萍尝到了自主养殖创业的“甜头”,生活有保障,脱贫可持续……这样的故事,在安源镇不胜枚举。 近年来,安源镇加强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建设,以特色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推行“财政+金融+扶贫+产业”联动模式,采取资产盘活、产业带动、资源开发、收益分红等方式,整合各类扶贫资金415万元,打造光伏扶贫、裕泉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益康乳鸽、香椿基地等扶贫项目,培育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助贫困户稳定收入,实现了“造血式”脱贫。 选好“领头雁”,基层组织凸显战斗力 “我可不是来当干部的,是来帮助咱们村民,发展咱们村子的。”自2015年12月受组织选派担任安源镇跃进村第一书记以来,刘芝萍就全身心扑在了村里。 跃进村有467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3户119人。为尽快进入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刘芝萍进行“地毯式”和“拉网式”走访调查。通过排查分析全村贫困劳动力情况,刘芝萍确定了“扶贫先扶志”的工作思路,制定“贫困户扶贫扶志道德红黑榜”并进行群众评议,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了解,更激发了贫困户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 “自从刘书记来到我们村上,村里的党组织建设更规范了,工作更有头绪了。”说起刘芝萍,村支书不停地点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刘芝萍常常奔走于各个部门之间找项目、争资金,积极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在刘芝萍的带领下,跃进村大力发展香椿产业项目、推进客车厂土地联合开发项目建设、加大跃进经贸大厦招商工作。目前已入驻商户30家,每年租金收入达100万元;引进招商驻村企业鑫利瑞建设有限公司,税收年收益分成超30万元。2019年跃进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50万元。 落实“三保障”,贫困群众收获幸福感 “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才让我这个贫寒的家庭过上了这么好的日子。”半身截瘫的王志伟母亲温放芝由衷地说道。走进安源镇跃进村王志伟家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幢两层黄色外墙瓷砖的小洋房,装修亮堂温馨,空调、冰箱、彩电一应俱全。 近年来,安源镇聚焦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目标,努力补齐民生短板,切实提高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水平,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该镇持续推进“4+1”健康扶贫模式,让贫困户有病及时看、看得起、看得好。深入落实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着力解决健康扶贫“一站式服务,即时结算”和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问题,确保医疗救助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保障住房安全,组织镇、村、组干部全覆盖入户摸排,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房,一一建立台账,并通过重建或改建等方式解决住房安全问题,提升居住环境;保证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零辍学,建立完善保障体系,确保学生资助全覆盖,全面落实学前至高中阶段相关扶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