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芦溪县 查看内容

【动态】读史话廉、以古鉴今——芦溪县财政局领导干部讲“微党课”

2020-12-1 14:08| 发布者: cs小编网网| 评论: 0|来自: 芦溪财政

摘要:   润物细无声,打造清廉风景线,廉洁机关建设进行时。今年以来,芦溪县财政局将廉洁机关建设作为廉洁萍乡建设的重中之重、关键所在,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以“走在前、作表率” ...
  润物细无声,打造清廉风景线,廉洁机关建设进行时。今年以来,芦溪县财政局将廉洁机关建设作为廉洁萍乡建设的重中之重、关键所在,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以“走在前、作表率”的干劲和担当,不断推动廉洁思想、廉洁组织、廉洁作风、廉洁文化在机关落地生根、蔚然成风,为实现“五年新跨越”、建设“五个芦溪”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欧阳凤波
党组书记、局长

两袖清风 来去无尘——忆清廉财长吴波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话时。一个人身居要位大权在握时,被人颂扬并不乏见。如果离开了领导岗位,还能听到人们的赞誉,那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在财政部,有这样一位老人,尽管已经离任30多年,去世10多年,今天提起他,从部长到普通干部,无一不由衷地感念敬佩,他便是新中国财政部第五任部长——吴波。

  20世纪80年代初,从财政部长任上退下来的吴波告老还乡。乡亲们以为他当了国家财政部长,这次衣锦还乡会是前呼后拥。哪知吴波一声不吭地回来,连坐车都是自己掏钱。乡亲们见当了大官的吴波却还是一副普通百姓的样子,心里头都纳闷:“吴波当官不像官,怎么没有一点儿大干部的架子呢?”

  吴波这次回乡后,写了两首诗。儿子吴威立看到后,步原韵和了一首:“不向故国夸紫骝,一生谨慎唯运筹。桑梓一支夕阳曲,清风盈袖月满楼。”“一生谨慎唯运筹”说的是吴波的事业奉献,“清风盈袖月满楼”则道出了吴波的人生境界。

  一生谨慎唯运筹

  新中国诞生前夕,一支特殊的队伍带着办公用品、账本和财政文件、档案入京,这支队伍就是后来的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时任华北财政部副部长的吴波就在其中。

  彼时的吴波清楚,自己是来进京赶考的。考试的题,是建立新中国财政的大题,没学过,太复杂,太棘手,考不好后果不堪设想。顶着这样的压力,吴波与其他财政人殚精竭虑、忘我工作:加强统一的财政制度建设,实行财政预算制度,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税收机构……一桩桩、一件件事务,如火如荼地展开和推进。

  那些年,财政部机关的夜晚,常常彻夜地亮着灯。吴波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挑灯夜战,研究财政税收政策,草拟法规、制度,不知熬过了多少夜晚,倾注了多少心血。每份文件、每个问题,不搞准确、不弄透彻绝不放过。特别是研究问题时,吴波仔细到了不自上而下搞几个回合的调研,不反反复复研究和听取不同的意见,就不提出方案的程度。

  清风盈袖月满楼

  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吴波时任财政部副部长。吴波时常对大家说,虽然财政部每年有千亿元的资金,但都是从纳税人那里几元几角甚至几分钱收上来的,是人民的血汗钱。为国家节约每一元钱,应当是财政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

  吴波任部长期间,正是国家财力十分吃紧的时期,他提倡财政部带头简朴工作、厉行节约。当时,财政部的办公条件很艰苦,夏天炎热,总务处要给他配电风扇,他坚持不要。他的会客室十分简陋,只摆放着一些书和花草。会客室的沙发又破又旧,还带着补丁,1980年总务处多次提出更换,他都不同意,说补补还可以坐。

  “作为一个财政部长,吴波精打细算是出了名的。” 财政部原干部赵玉琢说。在困难时期,财政部为了解决干部食堂吃菜问题,决定要用栅栏围一块空地种菜。当时行政司准备花200元建竹篱笆墙,写报告请吴波批准。他却批示要重新计算,看看是建竹篱笆墙省钱还是拉铁丝网省钱,结果算出来拉铁丝网省20元。一件小事尚且如此,在大事上他就更不允许浪费了。

  有一件事让赵玉琢印象深刻。1979年,赵玉琢跟一个外贸考察团去了美国,回来后向吴波汇报,建议他也出国去看看。吴波听了之后说:“我年纪大了,先进的东西看了也学得慢,还是叫年轻的同志先出去学吧。出国费用很高,能省就省一点吧。”

  财政部机关至今挤在北京三里河的两幢办公楼里:北楼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建的,南楼也是近二十年前修建的。不是财政部没钱,也不是国家不同意,但修缮办公楼的计划多年未启动,原因何在?从吴波等老一辈财政人开始,财政部留下了艰苦朴素的传统——虽然管着大把的钱,但要花在自己身上,还真舍不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