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在莲花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先辈们用鲜血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涌现了高洲乡高滩村贫困老妪“伍婆婆送三子参军支持革命”的感人故事,传颂至今。在改革发展的今天,苏区不朽的精神依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传承;湖上乡凡家村农民刘昔兵“为报党恩送三子参军”用真挚无私诠释报国之心,让人们感动。 身患重症感党恩 小雪节后,气温骤降,我们一行冒着寒雨慕名来到了湖上乡凡家村“光荣之家”刘昔兵二层楼房的家门口,紧闭的大门告诉我们家里的主人已外出,同行的文联郭副主席连忙掏出手机联系“武警忠诚卫士”刘鲁运(刘昔兵的三儿子)。不一会儿,头发凌乱,穿着雨靴满身是泥的胡阿姨接到儿子的电话后马上放下油菜地里的活,急急忙忙的赶回来了。可不巧的是大门的钥匙在湖上乡卫生院打吊瓶的老公(刘昔兵)身上,又马不停蹄的骑着小三轮将刘昔兵老人接回了家。 看到刘昔兵老人的那一刻,他身上还吊着一个药水袋。打开大门,更让我无法想像的这就是“一门两劳模三功臣”的家——普通略显寒碜。刘昔兵告诉我们,他今年67岁,患病十多年了,身上患有四、五种大病,拖累了这个家,最严重的是肾衰竭,光2019年的医药费就30多万,现在每月的医药费也还要四、五千元;每两天要透析一次,每周要打一针白蛋白,每天还要吃其他病的药。这些年来就是苦了孩子她妈,一个人里里外外忙个不停,不但要照顾我这个病人,还种了近十亩田地,一辈子没过几天好日子,谈起他的老伴,他不由自主的竖起了大拇指。我望着身边瘦弱的胡阿姨,突然觉得她很伟大。 为了节省医疗费用,两位老人还学会了打针、吊瓶,在家自己透析。当我们走进简易的透析室时,靠墙边垒起1米多高的一箱箱药震惊了我们的眼球,边上还有一袋袋塑料袋装的,桌子上也是琳琅满目的药品。在向我们介绍的同时,刘昔兵嘴里不停的念叼:“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一家,部队为我培养了三个好儿子,我才能活到今天,要不然早就见马克思去了”。望着两位朴实的老人,我们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夫妻劳模好典范 刘昔兵,出生在江西省莲花县湖上乡凡家村的贫穷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多,家景贫寒,为了生存,十多岁就跟村里人学孵鸭子。由于凡家村有着近四百年的孵鸭仔历史,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懂这门技术,想挣点钱也很困难。直到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刘昔兵和村里几个胆子大的年青人人辗转湖北孵鸭仔,挣了一点钱并在当地找了老婆,婚后育有三子一女。 在外奔波了十余年,上有老父母、下有四个上学的孩子要照顾,加上长年累月的劳累,积劳成疾。在1992年回到了凡家养鸭、养鹅,勉强维持一家的生活。当地政府了解到他的困难后,得知他懂养殖技术,就鼓励他搞规模化养殖,通过政府的精准扶贫让他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安稳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1997年的冬天突遇禽流感,养的3000多只鹅和鸭全染病,县领导严漫泉得知情况后,亲自带着县畜牧局的兽医前来帮助治疗,由于病情严重3000多只鹅鸭最后还是全部死亡,让他这个刚刚解决温饱的家又陷入了无限的困境。 新年的钟声还有两天就要敲响了,身无分文的刘昔兵正愁容满面,不要说一家六、七口人的新衣服没买一件,就连过年的果子和菜都还不知怎么解决。这时县领导严漫泉同志代表党和政府亲自送来了2000元钱给他置办年货,解决了燃眉之急,又在年后通过信用社为他担保贷款帮助他恢复了生产。刘昔兵夫妇不负党和政府的期望,更加不辞勤劳的扩大养殖规模并通过传、帮、带,带动附近的村民养鹅致富,为莲花县的白鹅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2年,也因此获得萍乡市“劳动模范”称号,其妻胡望龙在莲花县“双学双抢”活动中荣获“女能手”光荣称号。提起这件事,刘昔兵说一辈子都难忘党和政府及领导的恩情。 三子参军皆功臣 刘昔兵虽没有什么文化,但有教孩子成为有用之才之心。为报答党和政府的恩情,夫妻俩萌生了送儿参军保国的念想,于是把三个儿子分别送进了部队的大门。老大,刘鲁平于1998年12月,光荣入伍湖南消防部队服役;老二,刘鲁迅于2007年12月光荣入伍江苏部队服役;老三,刘鲁运于2004年12月光荣入伍湖北武警部队服役。 三个孩子全部从军是刘昔兵夫妇的心愿,部队才是实现他们报效祖国理想的最好去处,他们一直认为人民军队是培养和教育孩子的好大学,这所大学都是高素质高品德的优秀解放军战士。如今,三个儿子没有辜负父母的其望,各自在部队建功立业取得了可喜的佳绩,成为部队的典型,学习的标兵。 刘鲁平 刘鲁平,1980年6月出生,1998年12月入伍,本科文凭,中共党员,原服役武警湖南省消防总队郴州支队资兴大队,2010年因战负伤评定为5级伤残,2020年移交长沙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休养。 在部队服役期间,始终牢记宗旨使命,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光荣负伤,把自己的全部热血贡献给消防事业,先后参与上百次灭火救援任务以及郴州市8.13救火、资兴市7.15抗洪抢险和2008年抗冰救灾,救援任务中成功解救遇险群众百余名。曾多次荣获个人三等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官等奖项。特别是在资兴市7.15抗洪抢险中,刘鲁平同志本着一名军人的神圣使命,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数次出现在救灾斗争的第一线,连续战斗48小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带给他们生的希望,刘鲁平发扬了连续作战,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战斗精神,为7.15特大洪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支队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刘鲁迅,1986年8月出生,本科文化,71集团军驻徐州某旅班长,四级军士长军衔。 2007年,刘鲁迅在哥哥和弟弟的感召下,怀着拳拳报国之心应征入伍,光荣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入伍13年来,他以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待国防事业,以高涨的热忱投入到执勤训练、部队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受到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因工作成绩突出获得三等功1次,优秀士官3次。 刘鲁运 刘鲁运,1987年9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2008年10月入党,大专文化程度,少校警衔,现任武警湖北省总队机动支队作战支援大队大队长。2010年9月,在参加总部组织的反劫机干部骨干集训比武中,他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以优异的成绩夺得突击专业总分个人第二名,出色完成“魔鬼周”超极限综合演练任务,被总部授予“勇士”称号,获得“勇士”徽章,荣立个人一等功;2011年6月,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一等奖”,被总队表彰为“十佳士官”,荣立个人三等功;2015年4月赴新疆轮战,因完成任务出色,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2017年获第20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提名奖,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2019年被表彰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19年被武警部队表彰为第三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任职以来,为部队培养出一大批特战精兵,先后参加了预提指挥集训和特战骨干集训,特勤反劫机分队干部骨干比武集训,全军格斗培训,以及以色列反恐外教来华培训和四级反恐精英培训。 入伍以来,刘鲁运同志始终牢记职责使命,把献身反恐事业、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有效履行职责使命,深钻反恐理论,精学反恐知识,苦练反恐技能,不断增强反恐素质能力,在出色完成军事汇报、比武竞赛、反恐演习、战备准备等重大任务中体现了坚定的政治思想、顽强的战斗作风、过硬的军事素质。向上的刘鲁运面对众多的荣誉不骄不躁,时刻准备冲锋在前,始终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自己绿色的青春,践行着自己的铮铮誓言,履行着一名武警战士的神圣职责。向善的刘鲁运还自愿加入了莲花县龚全珍志愿者协会,成为了“爱心帮帮团”的一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卫士”的责任和担当。 刘鲁运同志是湖上乡人民的骄傲,更是萍乡人民的骄傲。 寒来暑往二十余载,无怨无悔拥军情,报党恩。谈起三个儿子,身患尿毒症的刘昔兵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说到未来,他一脸坚定地表示:“虽然我有病但还能动,可以照顾自己。国家需要他们,他们就应该安心扎根在部队,为国防做出自己的贡献!”朴实的语言,道出一位老农对国防建设的一片深情。 简朴的房子里,两位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没有一丝抱怨,而是挂满了欣慰和满足的笑容。夫妻俩作为普普通通的农村父母,文化不高,经济条件有限,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一鸣惊人的能力,但是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答党和政府,以实际行动全身心支持孩子们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以军人父母的优秀品德,塑造了新时期军人父母的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