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青山镇 查看内容

甜蜜事业背后的故事

2020-12-7 13:16|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近日,受安源区青山镇温盘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涛的邀请,笔者再次来到青山镇温盘村,又一次见到村里的养蜂大户——朱季楚、黄金萍夫妇。7月,笔者曾经跟随朱季楚夫妇俩到安福山,写过通讯《大山深处的硬核蜂农》,报道 ...

近日,受安源区青山镇温盘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涛的邀请,笔者再次来到青山镇温盘村,又一次见到村里的养蜂大户——朱季楚、黄金萍夫妇。

7月,笔者曾经跟随朱季楚夫妇俩到安福山,写过通讯《大山深处的硬核蜂农》,报道过他们的事迹。这次,来听他们讲述甜蜜事业背后的故事。

半年时间不见,夫妇俩给我的印象,依然是那么开朗乐观。朱季楚刚从宜春参加《江西省养蜂2020年学术年会》归来,全省200多蜂农参会,他是萍乡唯一参会者。朱季楚养蜂的时间不是很长,可以说是后起之秀。

时至初冬,寒意渐浓。走进朱季楚的家,甚感温暖。宾主围坐在硕大的取暖炉旁,品尝着甜津津的蜂蜜萝卜汁,听主人讲述那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交谈之中,感到朱季楚略有一丝丝疲惫。也难怪,这半年多来,为了给蜜蜂安好一个家,夫妇俩的足迹遍布萍乡及周边地市的大山深处。今年,他们搬了八九次家。芦溪、坊楼、安福、铜鼓、高坑、长平、白竺……都留下了他们奔波的身影和踏实的足迹。哪里的花源充足,哪里就是他们的家。蜜蜂搬家,用蜂农的术语来说,就是转场。

转场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一般都得在晚上进行,夜间安静,不会给蜂群造成很大的干扰。但是,也有不少的弊病。首先是视觉障碍,故而,车子不能开得太快;其次是白天辛苦了一天,为了争分夺秒,晚上继续驾车,非常辛苦;还担心车子突然发生故障,连个求助的人都找不到……耽误的时间长了,热天怕蜜蜂闷死,冷天又怕蜜蜂冻死。总而言之,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忧。直到蜜蜂平平稳稳地安家落户后,养蜂人悬着的心才能落下来。

在转场的过程中,他们有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经历。夏天,山蚊子对外来人特别“热情”,它们不是一个一个的来“拜访”,而是蜂拥而至的送“红包”,咬得人浑身瘙痒、夜不能寐。有时候,还会有毒蛇擦身而过。

前段时间,在白竺山里,朱季楚夫妇俩就经历了惊险一幕。那天半夜,劳累了一天的黄金萍刚刚进入梦乡,突然感到一阵热浪扑面而来。还没有来得及睁开眼睛,就听见朱季楚大声喊:牛几舌面哩!(牛儿舔脸啦)在太阳能灯光的照射下,黄金萍看见一头牛鼓着铜铃大的眼睛,呼哧呼哧地朝她脸上扑着热气。

山里的牛都是散养,所以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牛的骚扰是家常便饭。有一次,5头牛晚间11点行走在朱季楚夫妇俩的简易帐篷边。帐篷里的米、油、盐、蔬菜被牛吃了个精光。吃完以后,还毫不客气地将他们的锅碗瓢勺踩坏。夫妇俩连筷子都找不到,只得撅几根树枝当筷子。“来而不往非礼也”,牛留给他们的是几堆臭烘烘的牛屎。

山里条件很艰苦,夫妇俩要到山下去挑水。由于路途遥远,所以吃水用水都相当节俭。有好几次,他们发现水有腥味,原来是牛吃了盐以后,口渴,又去桶里喝水。无奈,他们只得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次下山担水。

深山里,太阳一下山,夜,立刻拉开了黑黢黢的帷幕。朱季楚做了一盏太阳能灯,帐篷内亮如白昼。耳畔却是一阵又一阵寒风的呼啸,偶尔还伴有野兽的吼叫和夜鸟的啼鸣,夫妻二人相依相伴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冬天的雨季,更是苦不堪言。被子潮湿得仿佛能挤出水来。即便是雨后天晴,也没有地方晒。因为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他们只好把汽车门打开,晒在车门上。

谈起养蜂的艰难,朱季楚夫妇二人没有半点抱怨情绪,反而谈笑风生,好像是在讲述一个个动人心魄、有惊无险的美妙故事。

从清明到春分,是养蜂最关键的时刻。用争分夺秒这个词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然而,今年的情况不是很好,开年因新冠病毒肆虐,禁足数月。6月上旬,连续10天下雨。上半年,饿死20多箱蜜蜂。谈及此事,一向乐观的夫妇俩颇为伤心。

不少蜂农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纷纷半途而废。然而,他们硬是坚持下来了。长期在山里转场,朱季楚夫妇二人还常常帮助山民们解决一些困难。有位山民,经常托他们带鸭子去萍城卖。有一次,不慎跑掉了一只鸭子,夫妇俩二话不说,自己掏钱补上了,还不让当事人知道。像这样帮助他人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山里人对这两位外来的养蜂人刮目相看,与他们成了朋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