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从村庄田野悬空横穿, 一趟趟高铁像离弦之箭, 风一样划过,河水绕着村庄流淌, 鳞次栉比的民房洒落在如画的风景里。 走在田埂上, 闻着泥土散发的独特的清香, 何建萍深深呼吸了一口气: 从大义村到荷尧村, 一晃担任第一书记都五年了。 2018年元月,荷尧镇机关干部何建萍被选派到荷尧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之前,他已在大义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这个1995年入伍,进藏服役八年的退伍老兵,是荷尧村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甫一上任,他便暗暗给自己鼓劲:“一定要倾尽全力把工作做好,要对得起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更要对得起家乡的父老乡亲!” 村干部眼中的“拼命三郎” ▲何建萍(分别为图右一和图左二)和村民在一起 ▲何建萍带领群众开展抗洪救灾 ▲疫情防控期间,何建萍在疫情防控值守点日夜坚守 很快,兼任了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的何建萍就获得了一个“拼命三郎”的称呼。因为人们发现,他每天都穿梭在田间地头,走进各家各户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从睁开眼睛到疲惫入睡,他的心里都是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务。由于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荷尧村委会办公室经常深夜里都灯火通明。村委会会计刘冰林说:“工作30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像何书记这样拼命工作的人。”难怪当区扶贫办的同志到荷尧村随机入户检查扶贫工作时,每一户情况何建萍都如数家珍,荷尧村脱贫攻坚的大事小情全装在他脑子里。 针对荷尧村党组织建设基础薄弱问题,何建萍坚持以强化班子自身建设为首要任务,定期开展“三会一课”,扎实开展学习讨论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升班子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党员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群众中的威望也提高了,村民明显感觉到荷尧村党组织和以前不一样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落到了实处。如今荷尧村党群服务中心已实现集中办公,“三化”建设已完成,社会治理综合体队伍作用发挥明显。 让荷尧村民记忆犹新的是去年7月9号突如其来的一场特大洪水灾害。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何建萍带领村干部紧急转移群众,整整40个小时没回自己在荷尧村的家,湿衣服不知穿了多久,在沿河水势上岸告急的危急时刻,他带领党员干部和志愿者队伍全力组织转移沿河所有群众,用船接,用人背,不漏一人。群众看在眼里,都心疼地说,书记你快去休息休息,不要累垮了身体啊!因为洪水浸湿了车钥匙和手机,他有15个小时和家人失去联系,他的妻子急得眼泪直流。洪水退出后,他又积极组织人民群众投入到灾后重建。在灾后重建队伍中插上了党旗,挂上了党员先锋队和退役军人先锋队的横幅。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和退伍军人志愿者,使人民群众的损失减到最少,增加了人民群众对灾后重建的信心。 让荷尧村民难忘的还有疫情防控期间,何建萍日夜坚守不知疲累的身影。当时,疫情形势严峻,最让何建萍放不下的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和五保户,因为他们中大多都是年老体弱的群体,抵抗力普遍偏低。何建萍挨家挨户地为他们送去食品,还有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 当时,很多老人从来没戴过口罩,怎么也不肯戴上,何建萍就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讲述戴口罩的理由,教他们如何正确戴上口罩,这样一家一家地送,一个一个地劝,有时候连饭也忘了吃。送完物资,他又马不停蹄赶到卡点去值守。 在何建萍的带动和影响下,村委会干部工作作风得到了整体转变。村两委的同志都说,以前工作相对比较被动,自从来了何书记,积极性一下子起来了,真正体会到了工作的意义和乐趣,工作的幸福感特别强。 群众心中的“跑腿人” ▲荷尧村面貌焕然一新 交通不便是荷尧村困扰多年的大问题。何建萍深知修路是发展的前提,他积极主动向上级争取资金,并找社会热心人士帮助,跑项目筹资金,带领村民们大搞建设、美化家园。从2019年起,荷尧村铺开了整村推进分三步走的规划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村建设、农村四好公路建设、高尚桥桥梁的主体工程建设、龙古湾至火烧桥的主渠道清淤及危险山塘的排险加固工作等等,将“干净荷尧”从主干道的整治延伸到各村民小组,全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荷尧村,交通便利了,环境美化了,阻碍荷尧村发展的拦路虎被搬掉了,荷尧村人十几年的“心病”治好了,村民闲暇时间还可以到农家书屋看看书,在小广场上跳广场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致富路上的“领跑员” ▲何建萍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周宗和自主发展产业,给他送去鸡苗和小香猪,并经常上门探访,指导他如何饲养香猪 何建萍对村里的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家人来看待,平时去他们家里走访比走亲戚还勤。建档立卡贫困户邓秀莲家是最让何建萍操心的一户。52岁的邓秀莲前几年丧夫,自己和两个孩子都是二级智障。何建萍记得第一次去她家里,只见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屋里脏得找不到落脚之地。何建萍一有空就往她家跑,将她家门口满是杂草青苔的路铺上水泥,把摇摇欲坠的厨房和厕所推倒重建,把破破烂烂没用的东西扔掉,监督他们每天搞好个人卫生。邓秀莲脑子里只认识家里人和一些相处时间很久的邻居,其他人基本记不住。何建萍有时候故意问她“你认识我吗?”邓秀莲盯着他的脸看一会:“何书记!”何建萍笑了,邓秀莲知道自己回答对了,也跟着笑。 如今邓秀莲家在政策帮扶下已彻底脱贫。截止2020年10月,荷尧村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建档立卡贫困户肖素芳家里就住在街道边上,非常适合开一个小型超市,区总工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发动湘东区爱心劳模捐款二万元,购买货品、储物架等。“同行驿站”在大家的筹措下顺利开展。肖素芳没想到能够在自己家里经营超市,她学会自己在电脑上开网店,现在收入喜人。 下一步,何建萍计划发展荷尧村的产业合作社,一方面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一方面带动群众增收就业。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何建萍把这句话当座右铭,时刻激励自己要更加努力。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看着又一趟飞驰而去的高速列车,何建萍心中充满感慨,时代发展潮流滚滚向前,荷尧村的乡亲们正在通往幸福的大道上奔跑,荷尧村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