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源区坚持特色引领,打造安源社会治理品牌。全面落实省市工作指引,创建特色品牌,大力培育建设“安源红之家”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安源红之家在每个镇街委有重点、有亮点、有特点。 安源镇 安源镇综治中心以“二联一巡二室”为依托,综治、信访、司法、扫黑、巡防等部门常驻综治中心办公,其余职能部门安排工作人员轮流入驻综治中心值班,实现综治中心各成员单位联调联动,保障综治中心的规范高效运转、提升综治中心实战能力。2016年挂牌成立至今,综治中心已排查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群众诉求等790余件,解决790余件。“联调”机制的建立,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由单兵作战到系统运作的转变,切实提高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白源街新村社区 白源街新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05年10月成立,位于萍乡市北部,靠近320国道,辖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下设14个居民小组,共有常住人口1600余人,中共党员90人,划分网格2个(新村社区株塘网格、新村社区135型网格),社区现有一栋3层总面积682平方米的办公楼,分别设有社区综治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书法室、电子阅览室、未成年人活动室、科普教育室、四点半课堂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备,管理、服务部门齐全。2020年,将“三化”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抓手”,打造 “新村·新家”服务品牌。 凤凰街凤凰池社区 凤凰池社区位于萍乡市萍水河畔,南至原同乐酒楼,北至雅天花坛,社区成立于2001年8月,为凤凰街老城区中心社区,现有住户906户,常住人口2355人,社区辖区内有北星小学、二保育院、凤凰派出所驻会单位3个,商业网点100余家,4个网格。社区综治中心现有3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集综治工作室、矛盾调解室、接待室、视频监控室、心理咨询室、安源红之家、档案资料室等功能于一体。社区打造的北斗巷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小广场,选取了萍乡历史文脉、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法治宣传等主题进行有机融合,使北斗巷呈现了“最萍乡、最文化”的法制宣传阵地。社区综治中心共接待群众来电来访30余件,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件,预防矛盾激化8起,调解率达100%。极大地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后埠街柑子园社区 柑子园社区以基层党建为抓手,以网格化管理为主 导、社区居民为主体,志愿服务、社区共驻共建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协调治理“新常态”,交叉形成纵向到户、横向到边全覆盖的社区平安大格局。根据“驻会单位多、改制党员多、注册志愿者多”的社区实际,因势利导,把志愿者这些“行家”和改制党员这些了解社区情况的“里手”结合起来,成立“六老”志愿服务队。以党群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站、社区综治中心、“六老”综治维稳联系站、社区义警室5个平台为阵地,建立健全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为一体的综治网络,形成了“街党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纵向管理链条,实现了“一格一支部、支部建在网格上”和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模式。 八一街 八一街综治中心地处八一街老站丁家巷24号,办公面积300平米,总投资50余万元。该中心是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组团式服务为载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台,中心按照镇街综治中心建设标准设置了接待问询处、矛盾调解室、安源红之家、心理咨询室、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信息化指挥调度研判中心、平安联创室、社会治理办公室、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司法所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同时,中心结合自身实际,设置了网格议事厅,议事厅采取一月一议的模式,将各社区网格议事厅每周收集的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协调处置、跟踪落实,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整体效应。 城郊管委会里善村 里善村积极践行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建设具有里善特色的综治中心,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雪亮工程,注重发挥网格员、平安志愿者、草根和事佬、义务巡防队、治安信息员和法律明白人“六支队伍”的作用,秉持关爱民生、心系民情、善解民意、化解民怨、保障民安的“五民”理念,全力打造“平安里善”即“平安365”,历年均获得“十无平安村”称号,全村呈现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里善村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休闲场所相结合,打造了“2111”乡村法治阵地。即“两个法治广场、一条法治路、一条法治长廊、一个普法基地”。 安源区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安源实践,打造“安源样板”。已在6个社区(村)试点取得较好成效。目前,9个镇街委、24个村(社区)完成本级综治中心升级改造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