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例克罗恩并发结肠穿孔、腹部巨大脓肿罕见患者,生命垂危,在萍乡赣西肿瘤医院外科手术治愈。 据悉,今年55岁的张大爷,因“腹部包块伴疼痛逐渐加重一月”入院,既往有克罗恩病史。入院查体:患者精神差,贫血貌,身形消瘦,左侧腹部可见一大小约13×10cm包块,皮肤稍红,皮温高,触痛明显。因该病例较为罕见,院长助理、外科主任黄凌敏极为重视,带领外科团队认真研究讨论,结合患者相关病史及病情,考虑克罗恩并乙状结肠穿孔腹部巨大脓肿形成。病情危急,必须急诊手术探查,由于患者年纪较大,并伴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贫血等基础疾病。近年来又长期服用激素药治疗,手术后愈合差,存在较大手术风险。经医生与家属充分沟通,表示相信医生水平,愿意承担相应的手术风险,同意手术治疗。术中证实患者乙状结肠穿孔并腹部巨大脓肿,清除出大量脓液,切除穿孔肠管再进行吻合,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在精心治疗与护理下,患者病情逐步恢复,精神样貌渐佳,顺利出院。 克罗恩是什么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因与环境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力有关,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因素是特定的。一般来说,它是导致肠道免疫功能受到刺激的一个因素,是由过敏反应引起的病理变化,消化道各部位均可有病变发生,但以远端小肠和结肠最常累及。病变肠段的肠壁增厚、僵直如硬管状;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界限明显,呈跳跃式,故又称节段性肠炎,病理特征为胃肠道的纵行溃疡、沟裂、肉芽肿性炎症、纤维化和淋巴管阻塞,临床上常易误诊为肠结核,萍乡土话就是肠子硬邦邦的,里面长了一个个疙瘩,沿着肠子一条条的溃疡,非常不好看。 症状 腹痛:疼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间歇性发作,常于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 腹泻:本病常见症状,先是间歇发作,病程后期可转为持续性腹泻。 腹部包块:由于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多位于右下腹与脐周。固定的腹块提示有粘连,多已有内瘘形成。 瘘管形成:克罗恩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肠段之间内瘘形成可致腹泻加重及营养不良。肠瘘通向的组织与器官因粪便污染可致继发性感染,外瘘或通向膀胱、阴道的内瘘均可见粪便与气体排出。癌变:直肠或结肠受累时可发生癌变,据统计发生率约为1%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