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安源区政府 查看内容

解锁五代劳模背后的“安源密码”

2020-12-21 13:33|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新华网

摘要: 11月24日,来自江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安源煤矿的采掘二区副区长张来清,作为省属国企中唯一一名产业工人代表,和全省其他43人一起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安源煤矿总平巷。  张来清所在的安源煤矿, ...

11月24日,来自江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安源煤矿的采掘二区副区长张来清,作为省属国企中唯一一名产业工人代表,和全省其他43人一起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安源煤矿总平巷。

  张来清所在的安源煤矿,始创于1898年,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安源路矿支部诞生地。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安源煤矿采掘二区陆续走出了21位全国和省、市劳模,并历经五代传承。目前,王湘萍、丁建刚、张来清、邓春等一批劳模仍在一线不断传承和弘扬着劳模精神,成为广大矿工心目中的标杆。

  从采煤小工到全国劳模

  张来清高高的个子,有些腼腆,可一旦谈起矿井下的工作,掩饰不住的自豪感便映在脸上。

  1992年,17岁的张来清离开农村来到上海,成为一名海防陆军战士。部队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造就了他不畏艰难的坚毅性格。退伍后,有着中专文凭的他选择了做一名煤矿工人。“刚到部队时,说起我的家乡萍乡,战友们都不知道在哪里。可一提到安源,却异口同声地说‘知道、知道’,这就是安源的影响力。安源是个响当当的品牌。”张来清说。

  安源煤矿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安源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张来清所分配的采掘二区是“劳模摇篮”,至今还有全国劳模王湘萍和省劳模丁建刚在那里工作。

张来清与工友们在矿井下交流采掘经验。

  2002年,张来清成为安源煤矿一名小工。“最初也不知道自己能干多久,只是抱着试一试、体验生活的想法去工作。”张来请说。

  劳模们的工作态度、品格风范不断感染着张来清,日复一日,他抛弃了“试一试”的想法,在这里深深扎下了根,并把军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作风和农民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品质带到了矿山。面对困难,他总是挺身而出,有一次,采掘二区的老工作面即将采完,新工作面切眼由于受压力影响,刚刚掘进出来就被压成爬行巷道,眼看全区就要被迫停产。张来清毅然带领小工在又矮又渗水的切眼中连续奋战,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预计需要14天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保证了生产的正常接替。

  从2007年起,张来清连续10年在全矿创造了“劳动工效、出勤工时、工资收入、安全质量”四个第一。据统计,张来清共采梁73920块,实现落煤152320吨。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走在安源矿区安全文化走廊,高高的灯箱上,印着全国劳模杨和平、王湘萍以及省劳模丁建刚等劳模的头像。

  安源工人特别能战斗,“采煤状元”刘本坤曾创造风镐落煤班产566吨的世界纪录,是第一代劳模;劳模杨和平曾经10年采煤13万吨,是第二代全国劳模;王湘萍10年产煤16.8万吨,是第三代全国劳模;到张来清已经是第四代全国劳模。

  “要成为劳模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能吃苦,二是安全生产质量领先,三是能带新人。”省劳模、安源煤矿采掘二区党支部书记丁建刚介绍说。

  丁建刚刚进矿时,了解到杨和平、王湘萍的事迹后,迅速坚定了向这些老劳模学习、看齐的信念,于是他主动拜王湘萍为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操作技术迅速提高,半年后就成为超额完成任务50%的优秀采煤能手。

丁建刚(左二)与张来清(左三)、邓春(左一)。

  “我那时就想着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干好工作,既要‘不怕苦’,也要‘脸皮厚’,想尽办法掏出师傅们的‘绝活’。”忆起当年的求师经历,张来清说,在这样一个有着“劳模摇篮”之称的集体,既带给了他压力,也激起了他那股不服输、不畏难的劲头。

  82年出生的省劳模邓春是张来清培养起来的,是弘扬劳模精神的第五代接班人。拜师后,师傅精心教,徒弟刻苦学,比学赶帮超。张来清的每一个操作,邓春都会留心观察、认真揣摩,并苦啃采煤专业书籍,采煤技术突飞猛进,是区里效率最高、安全最佳、质量最优的劳模新秀。

  安源精神与劳模精神相互交映

  劳模精神代代相传,离不开强有力的党支部引领支撑。如今的采掘二区的全国劳动模范均是党员。

安源煤矿矿工。

  为培养一名合格的劳模,采掘二区党支部做了积极的工作。“首先是思想觉悟高,能吃苦、有集体观念,有奉献精神,真正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其次是身体好、工作好、做得了;再是心灵手巧,看得出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体现在安全生产上,既要生产效率高,也要安全质量好。”安源煤矿党委书记杨喜华谈到劳模的标准时这样说道。

  现任安源煤矿采掘二区党支部书记的丁建刚,也是省劳动模范。“我们选择推荐党支部书记有几个基本条件,其中一个就是必须是劳动模范,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先进的工作机制,保证劳模培养的连续性,保证我们的劳模精神代代相传。”杨喜华说。

  作为江西省投资集团和省能源集团战略重组后的精神旗帜,安源精神成为省投资集团党建+改革发展的文化脉搏,催生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梁楚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