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卿记者黎一君、文怡)在“海绵小镇”安源区五陂镇,乡村金牌调解员张伯林的经历颇为传奇:他仅有小学学历,自学各种法律知识,成了“法律明白人”;有过上访经历,但后来转变观念,成了人民调解员;没有编制,但政府认可、群众信任,当地老百姓遇上矛盾纠纷“找老张评理去”。“老张工作室”里的上百面锦旗就是百姓口碑。日前,张伯林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张伯林过去吃过不懂法的亏,由于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年轻时做生意被骗身陷囹圄;在为亲人维权上访期间,不断学习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向各级政府部门反映诉求,合理诉求得到一定程度解决。“只有相信理解政府,做个法律明白人,寻求法理、政策依据,才能最大限度维护自己和群众的合法权益,提升政府公信力,让群众沐浴公平正义的阳光”,热情仗义、能言善辩的张伯林在党委、政府的鼓励引导下,以身说法,自觉投身人民调解工作,筑起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自学《合同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继承法》《土地管理法》以及新出台的《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深入社区、村落、学校进行法律知识宣讲达100余场次。 近年来,该镇建设海绵小镇,征拆开发力度大,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在多年的调解工作中,用心走心的张伯林积累了一套独有的调解息争方法:心理缓和法、角色互换法、背靠背法、情理教育法。如该镇一建设项目征地牵涉册雷村两个组近400人,利益纷争,项目受阻,张伯林主动请缨,他一边宣讲法律、政策,一边不厌其烦地“打婆婆讲”,将300多万元补偿款悉数发放到位,剩余的3000余元尾款,征得大家同意后捐给了一名患小儿麻痹症的村民,圆满地解决了一桩征拆矛盾。 助力社区矫正帮教,他先后远赴外地监狱接40多名刑释人员回家,为他们申请低保或帮找工作,引导他们走向新生、回报社会。 从事调解工作7年来,张伯林提供法律咨询2683人次,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600余起,化解1239起,调解1237起。 |